词条 | 国子祭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子祭酒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国子监长官。汉有祭酒博士,晋武帝咸宁四年 (278) 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隶太常。旧视侍中、列曹尚书,齐、梁号为国师。梁十三班,陈三品 。北魏、北齐从三品,北齐不隶太常,为国子寺长官,领国子、太学、四门学。隋初隶太常,领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文帝开皇十三年 (593) 罢隶太常,置为国子学长官。仁寿元年 (601) 罢,唯立太学,省国子祭酒。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置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唐朝因置。从三品,掌儒学训导之政令,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每岁终,考其学官训导功业,定其殿最,并掌奠礼仪。高宗龙朔二年 (662)至咸亨元年 (670) 改祭酒为大司成,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成均祭酒。北宋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置,掌国子监及太学、武学、律学、小学,从四品。南宋因置。辽为南面官。金国子监置,正四品,领国子学、太学。元世祖至元 (1264―1294) 初,以许衡为集贤馆大学士、国子祭酒、教国子与蒙古大姓四怯薛人员至元二十四年,始置祭酒1员,从三品。掌学之教令,以德尊望重者充任。二十九年蒙古国子监亦准汉人国学例置。吴元年 (1367) 国子学置1人,正四品。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学为监。后多以翰林院官迁转,统绳愆、博士、典簿、典籍、掌馔厅。清顺治元年 (1644) 置满、汉各1人。十六年定从四品,兼太常寺少卿衔。另统八旗官学、档房、钱粮处、算学等机构。 学官名。国子监最高长官。晋武帝咸宁间始置。宋初,或置判监事一二人主持国子监事,以两制或带职朝官充;或设此职以总之。后此职渐废。元丰三年(1080)改官制,设此职1人以掌国子监及太学、武学、律学、小学之政令,从四品。崇宁四年(1105),置太学司成,总管国子监和内外学校,位在此职之上。宣和三年(1121),废太学司成,复以此职为国子监最高长官。南宋绍兴三年(1133),复置国子监,十二年,复设此职1人,总治监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