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国学

分类:【文化精萃】

西周时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据《礼记》、《大戴记》及《周礼》记述,西周国学盖由前代学制发展而成,分小学和大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小学以书、数为主,大学以礼、乐、射、御为主。大学有“东序”、“瞽宋”、“成均”、“上庠”、“太学”等名称;又有总名:天子所设者曰“辟雍”,诸侯所设者曰“宫”。后世国学为京师官学的通称,尤指太学和国子学。

西周时期的中央官学。设在王城及诸侯国都。依据学生入学年龄程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大学设在国都的南郊,小学设在王宫南之左。国学由中央直接管辖,天子之学名辟雍,诸侯之学名钋宫。钋宫规模较小,仅设有一学,半环以水,亦称“泮宫”。天子之学则规模较大,设有五学,中为辟雍,又称太学,是天子祀先圣先师,出师受成,承师问道之中学,此五学之尊,学者不得居。此外环之四学,有分科教学的性质。《周礼通故》:“天子养国老于学,是谓上亲贵仁之东学,谓之东胶,又谓之东序,学干戈羽龠者居之。天子祀先贤于学,是谓上贤贵德之西学,谓之西序,又谓之瞽宗,学礼者居之。天子视学,太子八岁入齿,是谓上齿贵信之南学,谓之成均,大司乐教乐德乐语乐舞者居之。天子上亲贵爵,其所入者北学,谓之庠,典书诏书者居之。”小学入学资格为周王室及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庶子,入大学深造者的只有“王太子、王子、群后之长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嫡)子,国之俊选。”(《礼记?王制》)入学年龄,则因学生身份不同而有先后之别。据《大戴礼?保傅》、《白虎通》、《尚书大专》所载,太子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公卿、大夫、元士嫡子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至余子(包括大夫元士妾所生之子)则15岁入小学。《周礼》规定,公卿以下子弟,先学于家塾,至13岁后方可入师氏所掌的小学。因出身贵贱而定入学早迟,体现了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学习年限规定,小学7年,大学9年。西周承前制官学合一,教师皆为职官。国学由大司乐主管,“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周礼?春官?宗伯》)同时兼教国子乐语、乐德、乐舞。大司乐下设乐师掌教国子舞羽、?龠;师氏以三德、三行教国子,保氏养国子以道,教六艺、六仪;大胥掌学士之版,教国子小舞;小胥掌学士徵令。教学内容为三德、六行、六艺、六仪四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在大学以礼、乐、射、御为重点;小学以书、数为主,兼习一般行为礼节。射、御的学习,除了传授和培养有关的知识、技术外,还着重与礼、乐之教相配合。学校管理也初步形成制度。开学行释菜之礼,以示敬学重道。国学开学典礼隆重,天子常率群臣到场。一年课程大致安排,春夏学干戈(舞),秋冬学羽龠(乐),并兼而读书、学礼等。国学还规定有视学考试制度,天子视学兼养老,一年四次;视学考试则二年一次。《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士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学业大成即可出学,授以官职。学校还设有奖惩制度,平时设有体罚,对于不服管教者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若发现有不受教者告之大乐正,大乐正告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入学习礼以感化之,如不改变,王则亲自视学,以示警告,仍不改,则遣送远方,终身不齿。后世把京师所设的官学称为太学与国子学。

西周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分小学和大学。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教师有大司乐、大乐正、小乐正、太师、少师、大胥、小胥、乐师、执礼者、典书者、师氏、保氏等。学生主要是贵族子弟。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大学以教习礼、乐、射、御为主,称“大艺”;小学以教习书数为主,称“小艺”。入学年龄古籍记载不一,大概是因学生身份不同,而有先后迟早的差别。据《大戴记?保傅》载:“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十五岁)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按《白虎通》云,“此大学之礼,系指王太子入学年龄而言。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则为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余子为15岁入小学,18岁入大学。(《礼记?王制》孔颖达正义引《尚书大传》)

西周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贵族学校。据《礼记》、《大戴记》及《周礼》载,西周国学盖由前代贵族学校发展而成,教育对象为王子和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国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学有 “东序”、“瞽宗”、“成均”、“上庠”、“太学” 等名称,又有总名: 天子所设者称“辟雍”,诸侯所设者称“泮宫”。王室贵族子弟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大戴记?保傅》: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小学以教习书数为主,大学以教习礼、乐、射、御为主。教师有大司乐、大乐正、小乐正、太师、少师、大胥、小胥、乐师、执礼者、典书者、师氏、保氏等。后世通称京师官学为国学,尤指太学与国子学。但汉代以后国学逐渐与宫廷教育分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