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圆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圆楼分类:【中国民俗】 圆形土楼民间一般简称“圆楼”,又叫“圆寨”。其主体建筑设计是一个圆心布局,外部以生土夯筑成一周牢固的圆形土墙,内部则以各式木构架组成一个多层次的木楼。由于内部布局的关系,一层楼就自然地形成一个圆形环楼,多层楼就形成多环同心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圆形土楼始终围绕着一个圆心布局,并在这个圆心的中心点上设立厅堂,作为全楼各种活动的中心场所。从第二层起,层层向圆心出挑,构成一道道回廊,每一层环都以均等的距离朝向圆楼的中心。圆形土楼在设计和施工上都有不少难度,屋面排水处理也较复杂。由于只有在其圆形直径大到一定尺寸时,这些难度才能相应解决,因此各地的圆形土楼一般都建造得比较大。 华安二宜楼 据调查,闽西地区最大的圆形土楼是永定的承启楼。此楼建于清康熙年间,圆围长1915.6米,高12.42米,楼墙宽1.5米,从外到里有三圈外高内低的环形建筑,加上中心圆形大厅,空中俯视有四个圆。主圆楼为四层,每层有房72间;主楼内依次向内筑建两圈圆楼,外圈两层,每层40间;里圈单层,有32间,中央为大厅。全楼共计400间房,总面积5376平方米,主楼设三个大门,楼内各圈设巷门6个,水井两口。全楼最盛时,曾住80多户人家600余人。由于承启楼设计奇特而又科学,建筑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是福建土楼民居中的最具特色的典型建筑,因此被邮电部选为1986年“中国民居”邮票的组票之一向海内外发行。 永定湖坑乡的振成楼设计奇巧,建造精美,是福建圆楼中的精品之一。此楼外环楼高4层,每层48个房间,按八卦图建造成辐射状8等分,各等分之间有防火墙,既自成院落,又有拱门相通,连成整体。厅顶可作舞台,楼内还设有学堂和花园。1985年在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模型之一,和北京天坛、雍和宫一道被视为展览会中的珍品。 华安石砌圆楼―――升平楼 华安二宜楼内景 华安县沙建乡的齐云楼建于明万历年间,是闽南地区最古老的圆楼。其建筑平面呈椭圆形,楼高两层,中为天井,内呈单元式结构。外墙底层用石块垒砌,二层夯土。大门朝南,东门为“生门”,嫁娶由此出入,西门为“死门”,殡葬由此出。其与众不同处是房间布局似为三堂横式简化,且不像一般土楼中将房间平均分割,一般大小。大套面积比小套大一两倍,最大的一套面积近200平方米,小的则不足100平方米。楼内布局比较复杂,从总平面看,各个单元的纵深不尽相同,设在南侧的单元纵深浅,北面的单元次之,而东侧的单元则最深。 闽南地区圆楼中颇具特色的还有华安仙都乡的二宜楼,该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历时12年而成。直径73米,高18米,底高4米,分内外两环,内环一层,外环四层,内外既形制美观,又相得益彰。楼称“二宜”,有说是取宜子宜孙之意。内环为一层的平台,为饮食生活区,外环四层均为卧室,分成12个透天厝式的独立单元,共有52开间224个房间。每个单元在第四层都设有厅堂,厅背后靠外墙有1米宽的室内环形信道,把12个单元联系起来。二宜楼的外墙坚固厚实,建筑装饰繁简适宜,内部梁架、斗拱等处饰有壁画和木雕等。楼内十几户蒋姓同宗200余人世代聚居于此,同饮一井水,同祀一祖宗,过着乡村宗族聚居的传统生活。由于二宜楼设计精巧、建筑精美、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且纪年明确、保存完好,是福建数千余座土楼中的上乘之作,因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各方精心的保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