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丁制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地丁制度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赋役制度。又名“摊丁入地”或“地丁合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以康熙五十年人数作为征收丁银根据,固定丁银359万两,以后增加人丁,则永不加赋。后陆续以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银中。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行于广东省,雍正元年(1723)起,逐步推行于全国。大体一两田赋银摊丁银一钱数厘,摊丁入地为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最终结束长期以来地、户、丁赋役制度混乱现象,削弱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是中国封建赋税制度的一个进步。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