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坪风雨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地坪风雨桥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黎平县地坪寨,是三江300多座风雨桥中最壮观的一座。该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尔后几经修葺。桥长56米,宽3.8米,横跨南江河上,桥梁上建有古朴典雅之桥廊,桥正中和两端分别建有木质阁楼,形似鼓楼。亭廊内外布满彩绘彩塑,绚丽夺目,因此风雨桥又叫“花桥”。地坪风雨桥除河中有一石墩外,桥面上楼廊的柱、檩、枋、栏杆等全部用杉木以榫柳插枋构造,无一钉一铆,布局谨严,技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侗寨风雨桥除便于交通和供人小憩外,还是人们喜庆娱乐、欢歌待客的重要场所。每逢中秋节,地坪各寨以及邻近村寨的数十个芦笙队在此进行芦笙比赛,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位于县南,地坪侗寨的南江河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以河中砌石墩为基。桥面宽4.5米,距水面高8米,总长57米,状如长廊。筑楼三座,二大一小,中楼如同宝塔。楼、廊、亭、阁、柱、枋、檐、栏之类的侗族诸风雨桥上的建筑物,全取用杉木,系榫接插枋结构,一无钉铆,结构谨严,技艺精湛,具侗族建筑特色。地坪风雨桥为侗族诸风雨桥中规模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座。都柳江流经的榕江、从江等县,筑有大大小小的风雨桥,两端多与高山衔接,山水相依,长桥卧波,景观优雅。因桥有屋面能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又因精雕彩绘,俗称花桥。神话传说桥为东海龙王与为害的乌龙相斗时所变,既方便交通,又是侗族民众对歌娱乐之所。 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寨旁的南江河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1959年毁于火灾。1964年按原样重建。1墩2孔,用32根直径1米左右的杉木作为两翼托梁,分双层双排呈天平状向两边悬空挑出,上面再铺桥面。共用杉木400根。桥身总长70米,宽4米多,高距水面8米(正常水位)。桥面盖长廊,两侧有护栏,靠栏杆设长条凳。桥上建有楼亭3座。中间楼亭为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两端楼亭均为三重檐歇山顶。楼的翼角饰有套兽。中楼4柱绘有青龙,顶层天花板上绘有一彩凤。廊内两侧绘着侗族历史人物故事等壁画。原桥廊内还有双龙戏珠雕刻图案。桥的北端配建一座高约9米的六角攒尖顶风雨亭。亭内一年四季备有茶水、草鞋,冬季燃起火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