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母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地母祭分类:【传统文化】 阿昌族民间祭祀节日。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阿昌族地区。节日活动每年有三次:农历二月马日、五月二十八日、六月二十五日。第一次祭祀是为了祈求全寨老少安康。当日休工,不许外人进寨,各户男性家长祭祀后聚餐。第二次是为了求地母保佑牲畜兴旺。祭毕集中商量有关全寨牲口的事。第三次是为了求地母保佑五谷丰收,祭祀仪式较隆重。全寨人集合于代表地母神灵所在的大青树下,设供焚香,行祭礼。礼毕,各户都在竹竿上夹上祭祀时所杀的带血的鸡毛,插于每块有庄稼的田里,插时还要念咒语,祈求丰收,驱逐灾害。关于节日来历,当地阿昌族民间传说讲:远古混沌时,天地浑然。从混沌闪出的光里,出现了明暗、阴阳和天公(遮帕麻)地母(遮米麻)。天公以雨水拌金沙做出太阳,用银沙做出月亮,用五彩石做成天空,用自己的两个乳房做成了太阳山和太阴山,所以后来太阳是金色,月亮是银色,霞光和虹是彩色,男人没有乳房。地母把自己睑上的毛拔下来编织为大地,自己的血造成了海洋。从此天开地辟,世界才有了生机。天公地母结合,繁衍了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天公教后代狩猎、熟食、筑屋;地母教儿女刻木记事、占卜吉凶、念咒驱灾。为了感谢他们,后人把他们奉为神来祭祀。祭祀时不得动土,不能舂米,要表现得非常虔诚。 也叫地鬼祭,云南梁河一带阿昌族的民间祭祀,每年农历二月马日、五月二十八日、六月二十五日举行三次。当地民间传说:远古洪荒时没有天地,只有“混沌”;从“混沌”中闪出了亮光后,才有了明暗、阴阳和天公遮帕麻、地母遮米麻。遮帕麻用雨水拌金沙做成太阳,又用雨水拌银沙做成月亮,还用五彩石做成天,并且用自己的乳房做成太阳山和太阴山,从此,男人就没有了乳房。地母遮米麻拔下自己脸上的毛,织成大地,从此女人也就没有了胡须。随后用血流成大海,世界也就有了生机。天公和地母结合,产生了人类。天公教人狩猎、熟食与筑房子,地母教人们刻木记事,用占卜和咒语驱赶疾病和灾难,因此天公、地母成了人们崇拜的神祗。祭祀时,不能动土和春米,仪式在大青树下举行。第一次祭祀祈求地母保佑全寨人平安。全寨人这一天休工,每户去一名男子到寨子里聚餐,同时不准外人进寨,以免不吉利;第二次祭祀祈求地母保佑牲畜兴旺。行完祭祀仪式后,全寨人共商牧畜之事;第三次祭祀祈求地母保佑五谷丰登。全寨人聚集在一起,摆供焚香,行祭祀之礼。仪式结束后,把洒有鸡血和贴有鸡毛的竹片插到每丘田里,边插边念咒语,以祈求丰收和驱除灾害。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