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理环境资源概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地理环境资源概况分类:【中国民俗】 四川省 ① 位于中国大西南,东与湖北、湖南接壤,西隔金沙江与西藏毗邻,南连云南、贵州,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是中国惟一周边有八省区毗邻的省份,也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北三大区的天然纽带。四川省南北宽900多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51分钟。总面积56.7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省位于长江中上游,是中国西部各省区出海的重要通道:往南、北,经铁路和公路,沿北方和南方的古代“丝绸之路”,是四川省连接西北各省区的要道和中国通往西南、西北邻国及欧洲、南亚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国际通道。 四川省地貌多样,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差异显著、面积相当的地区。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是著名的四川盆地,2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以上。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海拔为200~750米。因为盆地大多是红色岩系,所以又有“红色盆地”之称。盆地又可分为盆西平原区、盆中丘陵区、盆东平行岭谷区。盆西平原区(成都平原和川中平原),界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海拔450~750米,西北高,东南低,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6.03万平方公里,为典型的红色岩丘陵区,海拔300~600米。地势总体由北向南倾斜,北边最高海拔1051米,南边富顺城南沱江水面最低,海拔265米。盆东平行岭谷区,界于方斗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4.25万平方公里。由一系列北东―南西走向的条形山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为盆地最高点。谷地海拔300~500米。 西部的高原、山地由川北的米仓山和大巴山,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川西高山原,川西南山地组成。川北米仓山和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为川陕与川鄂的界山。山岭海拔1500~2200米,相对高差700~1200米。米仓山主峰光雾山海拔2567米,大巴山主峰海拔2767米,是山势雄伟的中山区,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位于川西高原北部,大致在德格、甘孜、炉霍、道孚、康定一线以北,总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地势从西向东呈梯级下降,切割加剧。西边为典型的丘状高原,地面波状起伏。海拔高度,石渠、色达一带为4500~4700米,阿坝、壤塘约4000~4200米,红原、若尔盖一带为3400~3600米。丘状高原以东是高山深谷分布区,主要山地有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雪山等,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邛崃山主峰四姑娘山高达6250米。龙门山位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主峰九顶山海拔4969米。一般海拔都在3500米以下。川西高山原大致处于甘孜、道孚、康定以南,泸定、冕宁以西,木里以北,面积约为10.97万平方公里,系横断山系北段。高原面海拔大致为4000~4500米,地面波状起伏,河谷宽浅不一。还有一些山坡陡峭、河谷深切的“山原”地貌。高原面上矗立着座座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如四川最高峰、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以及雀儿山(6168米)、格聂山(6240米)。川西南山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含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除特别指明的外,均简称“凉山州”)全部,总面积为7.07万平方公里。山势起伏,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亦有超过4000米的,如小相岭海拔4500米。山脉走向南北居多,如大凉山、小凉山、小相岭、牦牛山、螺髻山等。其间最著名的山峰是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 四川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境内热带至寒带土壤都有分布,共有19个类型。土壤区域差异明显。大体以龙门山、邛崃山、夹金山、大相岭和大凉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是农业土壤分布区,西部是林业土壤分布区。 四川盆地丘陵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内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上。该土壤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是四川分布面积最广的土壤之一。 盆周山地黄壤分布于盆周山地、盆地内沿江两岸及川西平原的阶地和丘陵上,一般海拔为1000~1200米。它是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和第四纪砾石,在中亚热带四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发育而成。黄壤自然肥力较高,但黏性重,酸性强。在盆周山地中,还分布有黄棕壤与黄褐土。 川西南山地河谷红壤及黄红壤分布于安宁河、金沙江、雅砻江谷坡阶地以及湖盆台地,海拔为1100~1800米。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除特别指明的外,均简称“甘孜州”)局部地区的红壤分布地可达海拔2100米以上。酉阳、秀山也有大面积的红壤分布。红壤的母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泥岩和第四纪老沉积物,在长期干湿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而成,酸至微酸性,黏性重,瘦硬,严重缺磷,土壤肥力低。 川西北高山草甸土,分布在高山林线以上,海拔为3000~4700米,草根层10厘米左右,有机质约15%,微酸至中性,海拔低处可开垦成农用地,高处是天然牧场。 四川水系由长江水系、嘉陵江水系、岷江、沱江水系、金沙江水系、湖泊组成。 长江水系。长江横贯全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又名“川江”或“蜀江”。川江河段长1030公里,流域面积50万平方公里。川江北岸支流多而长,著名的有岷江、沱江和嘉陵江。南岸支流少而短,较长的是乌江、綦江和赤水河,呈极不对称的向心状水系。四川境内平均径流量为2171亿立方米。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发源于秦岭南麓,自陕西省阳平关入川,到广元市纳入白龙江,至合川城,左纳渠江,右收涪江,穿“小三峡”,于重庆注入长江。干流长1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嘉陵江最大特色是曲流发达,有“九曲回肠”之说。此外,次级支流分汊明晰,属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岷江、沱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都江”,因岷山导江而得名。发源于松潘弓木贡岭,由北向南流经汶川、都江堰市、乐山市,到宜宾市后注入长江。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河源至都江堰市的上游段河道长340公里,落差达3009米,河谷深切,河道平均比降8‰;都江堰市至乐山中游段河道长232公里,著名的都江堰灌区水流密如蛛网,落差305米,平均比降2.6‰;乐山至宜宾下游段河道长163公里,落差97米,河道比降0.59‰,汊流浅滩极为发达。岷江水系有大小支流90余条,但东侧少,西侧多。西侧的大渡河是岷江最大支流,干流长1062公里,流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青衣江为岷江二级水系、大渡河一级水系,干流长276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 沱江,又名“外江”、“中江”,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它有三源:左源绵远河,发源于茂县九顶山南麓,为主源,河长180公里;中源石亭江,河长141公里;右源湔江,河长139公里。三源于金堂县赵镇汇合始称“沱江”,再经资阳、内江到泸州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629公里,流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 金沙江水系。金沙江,又称“绳水”、“淹水”、“泸水”。上游为沱沱河,以下称“通天河”,至玉树直门达以下才叫“金沙江”,穿行于青、藏、川、滇之间。金沙江自石渠县真达寺进入四川后,境内干流长1584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金沙江滩多弯急,水量丰富且变化大;干流落差3300米,最大流速每秒7米以上,是一条典型的峡谷型河流。雅砻江,又名“若水”,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于石渠尼达坎多入川后,纵贯整个川西高原,于攀枝花市三堆注入金沙江。境内流域面积12.04万平方公里,干流长1357公里。主要支流有鲜水河、力丘河、理塘河与安宁河。 四川湖泊。四川的天然湖泊虽有1000余个,但水域面积多数不大,一般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较大者有如下几处:一是泸沽湖,又名“左所海”、“永宁海”、“勒得海”。位于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之间,面积72平方公里,四川境内面积约2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700米,是高原上的一个断陷湖。二是邛海,古名“邛池”,位于西昌市东南5公里处。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最深处34米,是四川最大的湖泊。湖面海拔1510米。三是马湖,又名“龙湖”,位于雷波县东北约25公里的黄琅区。湖面海拔1100米,面积约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60米,蓄水3亿立方米,是一个地震湖泊。四是新路海,位于甘孜州雀儿山东南麓,海拔4118米,为冰蚀湖,是四川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1公里。 四川气候。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因不同的地貌和不同的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东部盆地属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高原属高原气候,海拔3000~4000米是寒温带,海拔4000~5000米是亚寒带,海拔5000米以上是永久冰雪带;川西南山地有完整的垂直气候分带,从南向北是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四川日照。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西部高原全年日照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属于全国光能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南山地全年日照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四川气温。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1月平均气温3~8℃,盆周略高;4月平均气温15~19℃;7月平均气温25~29℃,是全年最热的月份;10月平均气温15~19℃,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四季分明:春季候温10~21.9℃,长约3个月;夏季候温≥22℃,长3个多月;秋季候温10~21.9℃,长2.5个月;冬季候温≤10℃,长3.5个月。全年日平均气温≥10℃,无霜期280~300天。川西高原主体部分年平均气温<8℃;1月平均气温-5℃左右;4月平均气温5~10℃;7月平均气温10~15℃;10月平均气温5℃左右。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可分3期:寒期气温≤0℃,冷期气温1.1~9.9℃,温凉期气温≥10℃。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谷地15~20℃,山地5~15℃。1月平均气温5℃,德昌以南谷地10~12℃,为全省冬季最暖地区;4月平均气温10~24℃;7月平均气温15~26℃;10月平均气温10~20℃。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两季。全年日平均气温≥10℃。 四川植物。四川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高等植物1万种左右,约占全国总种数的1/3。各种资源植物45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3200余种,油脂类植物300余种,纤维植物220余种,单宁植物150余种。四川植物种类大体按不同的地域分布。常绿阔叶林带集中在四川盆地,针叶林带多产于川西高山峡谷,草甸、灌丛仅见于川西高原。 阔叶林是四川盆地内及周缘主要植被。有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此外,在川西高山峡谷还生长有亚高山落叶阔叶林,多为暗针叶林破坏后的次生林,为西南特有的植被类型。 四川针叶植物类型之多居全国首位。其中,低、中山针叶林产于四川盆地内及周缘山地,亚高山针叶林多分布在川西高山峡谷中。低山常绿针叶林,主要由松、杉、柏属组成。它们是四川盆地内主要用材林。中山常绿针叶林,建群种为云南松、华山松、干香柏等。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主要建群种有铁杉、云杉、高山松、冷杉等。云、冷杉林是四川分布广、蓄积量大的主要用材林;亚高山落叶针叶林,是四川植被垂直分布带中海拔最高的针叶林类型。建群种为红杉、大果红杉、四川红杉等。 竹林灌丛。四川盛产竹子,产量占全国的1/5。竹子成片成林,分布于四川盆地内和盆周低山。竹子用途极广,有“宁肯食无肉,不肯居无竹”之说。此外,在龙门山中的高山针叶林下常有竹丛,建群种为箭竹属,是国宝―――大熊猫的主食。 四川草甸有:亚高山草甸,建群种有穗序野古草、垂穗鹅冠草、四川蒿草、银莲花等,主要分布于川西河谷的宽谷阶地、丘陵上。高山草甸,建群种有高山蒿草、四川蒿草、黄总花等,川西高山峡谷区常有大面积分布。沼泽草甸,建群种有矮生蒿草、苔草、发草等,大多分布在川西北高原沼泽区。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四川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2种,占全国总种数389种的21%,次于云南、广西、广东,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蕨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22种,被子植物53种。计濒危种类20种,稀有种类26种,渐危种类36种。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占全国8种的62.5%。在石柱保存有20余株原生的水杉,其发现被誉为植物学界的重要事件。水杉有“植物中的大熊猫”之称;秃杉是四川新分布的台湾杉属植物;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多分布在龙门山中;桫椤是一种起源古老的大型蕨类植物。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36种,占全国159种的22.6%;三级重点保护植物41种,占全国222种的18.5%。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