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坛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坛神分类:【地域文化】 鄂西土家族敬奉的在阴间受封的家族祖先神。清道光《施南府志》载: “岁终还愿酬神, 各具羊豕祭于家, 皆以巫师将事。”民国《恩施县志》载:“本邑土户,多属蛮裔,崇尚巫教,有病不肯延医服药而专用巫禳,有‘打保护’、‘打解决’祠名,更于秋后杀牲延巫跳舞以祭其先祖,谓之‘还神’。”祭坛神,只要人旺岁丰,无病无灾,则于秋后延巫设坛以酬奠这位先祖,认为是这位先祖庇佑的结果。 “还坛神”法事有20余堂,包括请神、酬神、送神三大阶段,“进出三天”。 四川供奉的另一位神称坛神。一说是姜太公,一说是李老君,供以避邪、消灾。《成都通览(上)?其他迷信之事》载:“四川城乡民家多设坛场,所书之辞为千千兵马,万万神军等字,谓下不可少有犯触,犯者祸立至。年终必贺一次,亲族及近邻均送鞭炮香烛,主人每每借以招摇,聚众拈香,多出于此,距省之一百里之简州,其汛署有此神。汛官按年必祭一次,款待乡绅,借以收受财礼。”《云阳县志?风俗》称:“蜀民祀坛神,县人尤严奉之。三年两祀曰庆坛,有求而应则酬之曰还坛。其神在堂西隅,巫书赵侯、罗公。蜀故云:‘赵为嘉定太守赵旭,罗则方士罗远山也。两旁附礼者尤多,称号殊异。每礼常连日夕。将毕,则夜饰小巫为女装,娑姿乐神,歌杂谐亵,神所好也。村民聚观,午夜乃散。不祀,则家多不顺。信奉尤虔者,吉凶常呵护云云。’” 有“罗公坛”、“磉礅儿坛”、“篼篼儿坛”、“桅子花坛”之分,“磉礅儿坛”即在每家每户堂屋的神龛旁供一个石头柱础。“篼篼儿坛”是在一个竹篮子里装一盛满香灰的碗,四周插满小纸旗,灰中埋有一些铜钱和符?,吊在屋梁上。“桅子花坛”是在神龛香炉中插一朵白色纸旗,家人要“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