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墓葬区制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墓葬区制度分类:【中国民俗】 山顶洞人的墓葬区制度在西周燕国得到了继承。琉璃河古代遗址就有专设的墓葬区,墓葬区中有大量墓葬,目前已经发现的就有200多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填土一般经过了夯打,葬具一般有棺有椁,也有以席裹尸者,葬式一般是仰身直肢葬,均有随葬品,有殉人,也有殉犬习俗。以墓葬大小及随葬品的规格、数量进行区分,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小型墓面积一般是2.5×1.2平方米,随葬品较少;中型墓一般是3.5×2平方米,葬具为一棺一椁,随葬品较为丰富;大型墓往往分墓口、墓道、墓室等部分,有的甚至有4条墓道,面积极大,有的专设有陪葬坑,陪葬马匹、车辆等,甚至还出现了人殉墓。比如22号墓、52号墓就都陪葬有一个十多岁的少年,53号墓陪葬有两名少年,54号墓陪葬有两名奴隶,等等。墓地的大小不同及随葬品的多少显示了墓主人社会地位的不同,表明在此时的北京,社会上已经出现严格的等级差别,这一差别表现在丧葬习俗之中,并在后代有更为明显的反映。 东周时期,在北京城的西南隅,即宣武区至永定门外丰台区一带,集中分布有稠密的战国燕文化墓葬,这里显然是燕国居民的一个墓葬区。东周燕文化墓葬现在已发现近30座,其中较为典型的如怀柔城北墓,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都有木质棺、椁。与前代不同的是,人头皆向北,有侧身屈肢和仰身直肢两种。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昌平半截塔村墓,也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北足南。二者具有共同特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