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墨翟的哲学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墨翟的哲学思想分类:【传统文化】 墨翟为宣传推行自己政治主张,奔波于诸侯国之间。言论颇多,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系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编纂而成,属墨子可信的思想资料。在哲学世界观上,他一方面反对“天命”,强调人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宣扬“天志”和“鬼神”的作用,认为“天”和“鬼神”能赏贤罚暴,兴利除害,要求“天下之义”“尚同于天”(《墨子?尚同》),表现出很大的矛盾性。在认识论上,他注重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以“耳目之实”为认识的唯一来源,并提出判定言论是非的三条检验标准,即“三表”法,强调用事实、用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来作为判定言论是非的标准,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光辉贡献,对后世认识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主张。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因为人人只知“自爱”、“自利”,所以才出现“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同上)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同上),具体的作法就是“爱人若爱其身”(《墨子?兼爱上》),“为彼犹为己也”(《墨子?兼爱下》),实际是用互爱互利代替自爱自利。墨子的“兼爱”是以功利主义交换原则为基础的理论,是对儒家以“亲亲”为基础的“爱有等差”思想的批判,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平等要求,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进步意义。墨子的平等思想反映在用人问题上,则主张“尚贤”,即崇尚任用贤才,他特别强调要重视从平民百姓中选拔人才,反对任人唯亲唯贵,而主张任人唯贤。在社会思想上,主张“一同天下之义”,以避免“一人一义”而造成的相互排斥和社会动乱,从而达到举国上下的是非一致,以实现富国强民。墨子反对相互攻伐,同时提出“攻”与“诛”不同,来区分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首次提出中国逻辑史上“辩”、“类”、“故”等一系列概念;最早提出以实正名,名副其实的思想,反对孔子以名正实的“正名”思想。后期墨家发展了墨子的逻辑思想,建立起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墨子的哲学思想包含有极为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并富有民主性的精华,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墨子思想中的合理积极的因素,为后期墨家和其他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迷信消极的方面,则为后来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利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