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壮文分类:【传统文化】 壮族使用的文字。属拼音文字类型。1955年创制,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有三十二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十九个,元音字母八个,调号字母五个。1982年修订后改换原方案中非拉丁字母的六个字母和五个声调符号,全部采用拉丁字母形式。有二十六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十六个,元音字母六个,调号字母四个。舒声调的第一调不标调号, 二至六调分别在音节末尾用z、j、x、q、h五个字母表示;二个促声调分别用-p、-t、-k和-b、-d、-g两套韵尾表示。 Bouxcuengh miz vah youh miz saw. (壮语有语言又有文字) 壮文 壮族人民使用的拼音文字。1955年, 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方案。经两年的试点推行,1957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壮族地区全面推行。1982年修订原方案,改换几个非拉丁字母为拉丁字母。共计26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6个,辅音字母16个,调号字母4个。声母22个:b、mb、m、f、v、d、 nd、n、s、l、c、y、ny、g、ng、r、h、by、my、gy、gv、ngv;元音六个:a、 e、i、o、u、w。由上述6个元音与-i、 -u、 -w、 -m、 -n、 -ng、-p、-t、-k、-b、-d、-g等韵尾构成108个韵母。声调符号舒声调第1调不标,用z、j、x、q、h分别表示2、3、4、5、6调;促声调分别以-p、-t、-k、和-b、-d、-g表示7调和8调。自壮文推行以来,已有几十万壮族群众脱离了文盲,成千上万的干部、教师和学生也掌握了壮文。广西民族出版社已出版了大、中、小学的壮语文教材和干部、农民壮文课本,以及科普、工具书和文艺等壮文图书上千种;还用壮文翻译部分马列著作和党、国家重要文献。还有《三月三》文学杂志(壮文版)和《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刊行。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