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族开秧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壮族开秧门分类:【风俗文化】 古往今来,壮族都有“开秧门”的习俗。所谓“开秧门”就是栽秧的第一天。 壮族人民历来崇拜自己的祖先。民间流传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俗语。按壮家的话说,人是世代相传,一代接一代;稻谷也是代代相传的。田地是老辈子开垦的,稻谷是西王母娘娘送给的.要是不懂得祖先的恩情,那就连禽兽都不如。所以在每年“开秧门”的那天,家家缅怀祖宗开垦田地的功德,便买肉买烟,杀鸡做五彩饭供献。同时,壮家栽秧都有一个特点,一户栽秧,亲友帮忙,团结互助,不计报酬。栽秧之家,一日三餐,以酒肉盛情款待。壮家人日常的口头俗语是:“亲帮亲,邻帮邻,家家彼此,户户一样”。农业生产中互相换工早已成了壮族人民的习俗。鸡鸭鱼肉。即是祭祀祖先的供品,又是款待参加劳动者的美味佳肴。 壮家“开秧门”,“祭祖”,又是怎样兴起来的呢?壮族民间曾有这样的传说。相传在古代,壮族先民始以渔猎,采集和游牧谋生。后来,由于后稷农神教民种庄稼,才逐步垦荒田,种水稻,从渔猎游牧转入农耕,使壮家人得以安居乐业。为了缅怀先人,追思祖先的恩德,所以年年都在栽秧的那一天,即“开秧门”的吉日,祭奠他们,不忘祖先的大恩大德。故此,在历史上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习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