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壮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分类:【中国民俗】 壮族神话反映了壮族远古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先民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先民的社会生活。壮族远古神话有 洛甲、布洛陀、布伯和伏依兄妹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洛甲。壮族关于 洛甲的神话,反映了壮族先民“盖天说”的原始宇宙观和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在天地混沌未开之前,有一团气急转成蛋样,屎壳郎推它,螟蛉子在上面钻洞,蛋爆成三片,一片往上飞成了天,一片往下掉成了水,一片在中间就是地;大地上长出一朵美丽的花,花中长出一个女人就是 洛甲。勤劳的屎壳郎造地造得大,懒惰的螟蛉子造天造得比地小,天盖不拢地。 洛甲将大地抓起,凸起之处成了山岭,凹进去的成了江河,天地才合拢严实。 洛甲站在两山之间,风吹尿急,尿湿地泥,抓泥造人,采杨桃和辣椒撒向人群,抢到杨桃的变成女人,抢到辣椒的变成男人。如今壮族有新生婴儿诞生,亲朋好友不直接问生男生女,而问孩子带辣椒把的还是杨桃果的,即源于此神话。 传说是和人物、史事、山水、土特产、风俗等有密切联系的故事。壮族传说与壮族历史人物、壮乡山水风物、壮族民俗风习等有密切联系,反映了壮族民众的历史观和爱憎感情,是壮族的口传历史。壮族民间有关于侬智高、韦银豹、萧朝贵等壮族历史人物传说,也有神性英雄莫一大王的传说,还有歌仙刘三姐的传说,风光名胜大明山的传说,三月三歌节的传说等。 历史人物传说中的人物事件,起初可能确有其人其事,但在流传中逐渐增加了文艺虚构成分,附会了许多新的情节,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情感、理想、愿望、美学情趣与民族文化心态。如在侬智高反宋的传说中,有猴王给侬智高送弓箭的情节,是以神化的情节与艺术技巧来赞颂英雄。再如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也文采风流,韵味醇浓。 山水传说是对名山佳水的解释性传说,往往带有幻想、神奇色彩,赞美名胜美景,寄托了人民的情怀和期望。如桂中名山大明山的传说。一位穷苦老奶奶在山上救了一条将要冻死的小虫并带回家去喂养,小虫长大后成了一条小龙。寨王要来抢小龙,小龙喷气吹走了寨王的兵丁,寨王把老奶奶赶出了山寨,老奶奶不幸受冻挨饿死去。小龙悲愤之下搬起大石把寨王压在下面成了大明山,并把老奶奶安葬在山顶,造了龙殿,守护在老奶奶身边,吐出山泉水灌溉山下百万亩良田。 风习传说是解释风习由来的故事,富于解释性、历史性和传奇性。有的瑰丽诡奇,有的朴实。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的来由,传说是由于烧炭孤儿罗达偶仙女授歌,学成归来传歌壮乡,回到人间正是三月初三,后来壮族人民把农历三月三定为歌节。 壮族民间故事以机智人物故事为代表。通过主人公的特殊方式向地主、土司、官府进行斗争,维护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和人身尊严,反映了壮族古代社会的某些生活侧面。壮族机智人物有卜火、特堆、特土、公颇、老登等,这些人物的身上,都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如《特堆的故事》讲特堆到财主家打工,财主叫他挑礼品上县城讨好县太爷,并要求他行为举止斯文一些。特堆问什么才叫斯文,财主叫特堆跟着学他的样子。财主在石桥上滑了一跤,特堆也学着跌了一跤,礼品全摔到河里去了。特堆惩罚了财主,也维护了自身的尊严,使财主有火无处发。 壮族还有幻想故事,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寄寓于奇幻的故事情节之中。如广西壮乡的幻想故事《叶限》,便是世界记录最早的“灰姑娘”型故事,唐代段成式9世纪即已记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