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族祭祖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壮族祭祖节分类:【风俗文化】 即中元节,每年农历七月十四至十六日举行。内容主要是祭祖。部分地区七月初七开始设祭迎祖。这天要用新竹笋煮水祭祀,民间认为初七是天女沐浴的日子,水质最好,所以人们多在这天染布,做醋。各家视经济状况杀鸡,鸭或猪。十四开始大祭,祭品有猪肉、整鸡、整鸭、发糕、糍粑、米粉、糯饭等。祭品从十四日摆到十六日。每天正餐前都要先热供品,燃烧纸钱及各种纸衣。经济状况好的人家,还要烧纸马和纸屋祭祖。灰烬用荷叶、海芋叶或芭蕉叶包好,十六日祭祀活动结束,由老人头戴竹笠、用竹棍“挑”到河边。扔进河里。节日期间,室外屋檐下安放一矮桌,摆些供品薄祭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这些祭供游魂野鬼的祭品不能回锅热。已出嫁姑娘节日里要带上鸭、纸钱等礼品回娘家祭祖先,探望老人。但按壮族风俗,除不落夫家者外,不管路途多远,女儿必须当天返回夫家,不能在娘家留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