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声无哀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声无哀乐

分类:【传统文化】

三国时期魏末嵇康(224―263)的音乐思想。嵇康是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擅长弹琴。40岁时,被司马炎借故杀害,“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于今绝矣”。“声无哀乐”是嵇康的主要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声无哀乐论》里。此文用“秦客”和“东野主人”的8次论难,反复论证、有针对性地批驳儒家传统乐论,进而阐述他自己的音乐思想:“声无哀乐”。他明确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即感情是主观所有而音乐是客观存在,两者不是一回事。音乐只能分别好和坏,与表现悲哀或者快乐的感情无关;悲哀或者快乐的感情是人们情有所感而发生的,与音乐的表现无关。这些论点一反儒家的“治乱在政而声音应之”等传统音乐思想在汉、魏时的庸俗化。其实质是要坚持音乐的艺术性和音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论点虽有片面性,但深入探讨了音乐美学,具有开创意义。他的论文是我国古代独树一帜的重要理论著说。他在《琴赋》中,形象具体地描绘了他的“声无哀乐”思想;“是故怀戚者闻之,则莫不?懔惨凄,愀怆伤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其康乐者闻之,则司见愉观释,?栌灰纾?袅?寐??爨逯杖栈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愉,淑穆玄真,恬虚乐古,弃事遗身。”鲁迅曾指出:“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9: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