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即招魂使复反于体,冀其还魂复生之意。古人认为,生人精气为魂,形体为魄,人死则魄散。丧者子孙望其复还,故有招魂。《礼记?檀弓下》曰: “复,尽爱之道也。有褥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复之法,以一人持死者曾经穿过的衣服,左执领,右执腰, 自檐前东方登上正屋,向北面招动衣服,大呼三声某复,将衣扔下覆之于尸。复者自檐后西方而下。《仪礼?士丧礼》云:“复者一人……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 皋,某复 。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复者降自后西荣。”复者所呼,男子称名,女子称字。《礼记?丧大记》云:“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后世亦有称官封者,或呼平常所称者。见《司马氏书仪》。复时所用之衣,因死者地位而异,各有等第,后世稍宽。惟天子衮服,余则有爵者公服,无官者深衣。复之场所,古人亦有讲究,天子可复于太祖之庙,余则复于正室。异国为宾者,复于公馆而不得复于卿大夫家。道路而亡者,则登车之左毂而复。郑玄以车之左毂为象屋之东荣。《礼记?杂记》云: “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死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复仪毕,再察其属纩,看死者是否复生。复衣虽可覆于死者身上,但最终不可袭于死者之身,不可为敛。《礼记?丧大记》云: “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郑玄解释说: “复者,庶其生也,若以其衣袭殓,是用生施死,于义相反。”故至为死者沐浴之时,则去复衣。

复又称为招魂。古代丧葬仪式之一。即古人初死时,死者的侍者或亲戚拿着死者的上衣,登上屋顶,左手拿着衣领,右手拿着衣腰,对着北面,一面挥舞衣服,一面呼喊死者姓名,连喊三次后,把死者的上衣卷起来投到屋下,由人接起后覆盖在死者的尸体上。招魂用的复衣依死者尊卑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别。《礼记?丧大记》:“小臣复,复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谧;世妇,以益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唐代对复衣的规定没有以前严格,但也有一定准则。据《开元礼》记载:上服者,有官则公服,无官则役衫或衫,妇人以大袖,或背子,皆常经衣者。即招魂后官吏尸体可用公服、朝服覆盖,平民百姓只能用常服盖尸。另外,古代不仅为死于正室者举行招魂仪式,而且对死于官府、客死在外者举行招魂仪式。死于府署者,方法与死于家中者相同;死于途中车上者,即于车上举行。但死于别人家者不能举行招魂仪式。

又称“招复” 。即招魂。古代丧俗之一。《礼记?檀弓下》:“复,尽爱之道也。” 汉郑玄注:“复者,有司招魂复魄也。” 古人迷信,认为人初死,还可招回其魂,由生者一人,持死者之衣登屋顶,向北将死者的名字呼喊三次,唤其灵魂归来,再将衣服覆盖在死者尸体上。复而不醒,方认为还魂无望,然后才办理丧事。汉魏以后,遇人死不得其尸,即用死者生前所穿之衣招魂而葬,名曰 “招魂葬” 。唐人张籍《征妇怨》:“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