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笈七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9 云笈七签道教类书。有“小道藏”之称。题为宋朝张君房集进,君房任著作佐郎奉命主持校正道书,天僖三年 (1019) 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又撮其精要万余条,辑成本书,共122卷,于仁宗时(1023—1063)上之。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总称七部,《自序》称该书“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故名《云笈七签》。其内容丰富,征引道书甚多,或节录,或取全文,间有佚书。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 云笈七签道教类书。北宋道士张君房编。一百二十二卷。道教称书箱为“云笈”,道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和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而总称“七签”,故名。张君房奉命领校道书,天禧三年(1019)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已亡佚),后在此基础上,抄撮其精要辑成本书。内容包括经教宗旨、仙真位籍、斋戒、服食、炼气、内外丹、分术乃至诗歌、传记等。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分类辑录。所录经籍,多有删削。本书不仅集北宋以前道教经书主要内容之大成,而且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片断和人物传记,为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收入《道藏》第677至702页。 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宋张君房(生卒年不详)编辑。张君房,字尹才 (一作允方),岳州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进士,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等职,后从御史台谪官到宁海 (今属浙江省)。曾参予编校 《大宋天宫宝藏》一部、又编辑 《云笈七签》一部。据 《云笈七签序》及 《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引 《宋三朝国史志》载述,大中祥符初年,宋真宗崇尚道教,将秘阁藏书太清宝蕴交付余杭郡,使知郡戚纶与翰林学士陈尧佐选道士冲素大师、朱益谦、冯德之等修较,又命司徒王钦若统其事,使成藏而进之。于是依旧目刊补:凡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玄部一千零一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玄部一千四百零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卷,合为新录,共为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撰篇目上献,赐名《宝文统录》。然而其纲条漶漫,部分参差,与 《琼纲》、《玉纬》之目舛谬不同,岁月坐迁,科条未究。戚纶等推荐张君房主其事,王钦若也认为张君房可用,大中祥符六年(1013)冬,张君房除著作佐郎,使专其事。张君房尽得秘阁道书外,又收到苏、越、台三州旧《道藏》三千余卷,并又收到朝廷陆续交付到福建的道书及《明使摩尼经》等,与诸道士一起,依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商较异同,编次而成《大宋天宫宝藏》,总共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其后,张君房又撮其精要,采用万余条而编成《云笈七签》一书。“云”,是指道经为云篆天书,“笈”,是指书箱,所以道书称“云笈”;所谓“七签”,是指道经三洞、四辅共为七部之意。张君房认为道经总旨,不出七部所含,所以此书名为《云笈七签》。全书一百二十二卷。其中第一卷至二十八卷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内含:《道德部》 (第一卷)、《混元混同开辟劫运部》(第二卷)、《道教本始部》 (第三卷)、《道教经法传授部》 (第四卷)、《经教相承部》 (第五卷)、《三洞经教部》 (第六至二十卷)、《天地部》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卷)、《日月星辰部》(第二十三至二十五卷)、《十州三岛》(第二十六卷)、《洞天府地》(第二十七卷)、《二十八治》(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是以道士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分类辑录;内含:《禀生受命》(第二十九至三十一卷)、《杂修摄》(第三十二至三十六卷)、《斋戒》(第三十七卷)、《说戒》 (第三十八至四十卷)、《七签杂法》(第四十一卷)、《存思》(第四十二至四十四卷)、《秘要诀法》(第四十五至五十一卷)、《杂要图诀》(第五十二卷)、《杂秘要诀法》(第五十三卷)、《魂神》(第五十四至五十五卷)、《诸家气法》 (第五十六至六十二卷)、《金丹诀》 (第六十三至六十五卷)、《丹论诀旨心照》(第六十六卷)、《金丹部》(第六十七至六十九卷)、《内丹诀法》(第七十卷)、《金丹部·太清真人大丹》(第七十一卷)、《内丹》(第七十二至七十三卷)、《方药》(第七十四至七十八卷)、《符图》 (第七十九至八十卷)、《庚申部》(第八十一至八十三卷)、《尸解》(第八十四至八十六卷)。第八十七卷至一百二十二卷编录前人文字及诗歌、传记等; 内含:《诸真要略》、《仙籍旨诀》、《诸真语论》、《七部语要》、《七部名数要记》、《仙籍语论要记》、《仙籍理论要记》(第八十七至九十三卷),又含《仙籍语论要记(第九十四至九十五卷)及摘自《真诰等书的《赞颂歌》、《歌诗》、《诗赞辞》、《赞诗辞》(第九十六至九十九卷),含《纪》(神仙语录之类,第一百至一百零二卷)、《传》(记录真人传记等,第一百零三至一百零六卷),含《传录》、《列仙传》、《神仙传》(第一百零七至一百零九卷)、《洞仙传》(第一百一十至一百一十一卷)、《神仙感遇传》上(第一百一十二卷)、《传》(又作《神仙感遇传》下,内含《续仙传》等。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六卷)、《道教灵验记》(第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二卷)。总之,凡是有关道经典籍都统收或摘取辑录,不加评论和解说。张君房自序称此书“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实非过论。由于元代重释轻道,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焚毁道书,致使《道德经》 以外的道书几乎全遭厄运,只有 《云笈七签》和《太清风露经》(现藏北京图书馆)得以幸存,所以《云笈七签》是宋代集道书之大成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宋代及其以前的道教典籍。后世学者对此书极为推重,认为此书是研究道教文化的重要史料,养生家也从此书中多有吸取。无论对于修身还是治学,此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