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兜和包头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兜和包头巾

分类:【风俗文化】

苏南水乡妇女的首饰,有小兜、大兜和包头巾三种。小兜亦称“鬓角兜”,因其窄小狭长故称之小兜。它是妇女扎头用的,由前额扎向脑后,压着头发不披散下来,既便于劳动,又保护头部不受风寒。有的在小兜正中钉一粒红料珠,她们称之“红宝”,在额头上是很美丽的装饰。

大兜较小兜宽大,用料较讲究,多半用丝绸缝制。有两种,一种是新娘子结婚时扎头的,在其正中缀玉花片,两侧缀银饰件。一种是老年妇女使用的,较为朴素。此外老年人的寿衣中的大兜,其形式和质地与结婚时用的一样,只是仅用几粒白色玻璃珠缝缀在正中。

包头巾是最具特色,有两色和三色拼角的。整体呈梯形,梯形的两边为弧形边。用长方形黑布做主体,两端用白、月白、浅蓝、翠蓝等颜色的布裁成弧边三角形拼角,有的还在角上绣梅花、海棠等花卉纹。拼角的边缘或滚边,或彩色绿线锁边,极精致美丽。

水乡妇女的首服,既能防尘保洁,挡风御寒,遮阳抗晒,又便于生活和劳动,所以深受妇女的喜爱。

关于小兜,古代妇女称之为“额巾”,是将幅巾制成长条,围勒在额上,故称额巾。有窄有宽,有的朴素无华,有的缀满金玉。宋代称为“额子”,明清又称之“头箍”或“勒子”。其式样与今之小兜、大兜相似。

头上著巾,是古代庶民的首服。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中记载: “巾,谨也,二十成人,庶人巾”。在东汉以前,头巾是卑贱者的代称。《礼记正义?祭义》卷47,“唐?孔颖达疏:‘黔首谓民也者,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复头,故谓之黔首。’”证明我国劳动人民,着用黑色包头巾的历史已有两三千年了。

《旧唐书?舆服志》所载:“江南则以巾束裙襦。”前人诗中所写“雨落儿童拖草履,晴乾嫂子戴乌兜”,“青袱蒙头作野妆”,都生动地描绘了明清妇女头上戴黑色包头巾的装束。直至今天,我们还在从事田间生产劳动的江南水乡看到这种头戴乌兜的野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