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兴善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兴善寺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南5华里大兴善寺公园内。隋初由陟岵寺和遵善寺两寺合并,重新改建扩大而成。隋文帝杨坚,于周武毁佛后大崇佛法。开皇二年(582)以长安作新都,先置此寺,名都城为“大兴城”,寺在京城靖善坊,因取都城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名为“大兴善寺”。《长安志》卷七说,大兴善寺“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为隋代敕建国立译经馆址,与其后的慈恩寺、荐福寺并称长安“三大译场”。《开元释教录》所载隋代的佛经翻译,几乎全部出自该寺。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大兴善寺失火,佛殿被毁,敕令重修佛殿,规模增大,并赐良田。“安史之乱”前后,“三朝帝师”不空,作为大兴善寺寺主,译经传法,于此创立密宗,参预朝政,该寺“中兴”。中国密宗发源于此,故视之为祖庭。唐武宗毁佛,所有建筑或者被毁,或作他用。唐末之后数百年,大兴善寺几乎无闻于世。清代该寺数次修整,基本上形成现在的规模。1945年,太虚于此创设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80年代以来,大兴善寺改为“大兴善寺公园”。寺内僧人宗教生活正常,并正式接待外国游人,使大兴善寺不仅恢复了名刹古寺的面貌,而且还成为中国和外国友谊和交流的桥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