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同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同书分类:【文化精萃】 哲学思想著作。近人康有为撰。十部,约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写成。此前,作者曾撰写《人类公理》,是《大同书》之前身。书中作者将孔孟仁爱重民说、《春秋》公羊三世说、《礼运》大同小康说与佛教、基督教思想、达尔文进化论、卢梭天赋人权论、傅立叶空想社会思想等揉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体系;并从资产阶级人性论与庸俗进化论观点出发,认为产生人类一切苦难的根源是因为存在着国界、级界、科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共九界。必须去掉这九界,人类才能达到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的大同世界,为其以后的变法维新打下了理论基础。是一部改良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启蒙著作,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作者的大同世界实际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是改良主义的最高政治理想。本书在作者生前未能全部出版,作者死后由其弟子钱安定进行整理,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十部,书中甲、乙两部系作者于1902在印度写成,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上海长兴书局出版单行本。 近代康有为(1858―1927)撰。分入世界观众苦、去国界合大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形界保独立、去家界为天民、去产界公生产、去乱界治太平、去类界爱众生、去苦界至极乐等十部。本书成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民国二年(1913)曾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后又不断修改。民国二十四年(1935)由弟子钱定安整理,中华书局出版全书。有1956年古籍出版社校点本。书中糅合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小康”的说法,以及近代西方近化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提出大同思想。康氏的大同思想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基础上,与当时世界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联系。他设计的大同社会“凡百举动皆有机器”,“机器日新,足以代人之劳”,“一人之用可代古昔百人之劳”。“农耕皆用机器化料”。在此基础上,“举天下之田地皆为公有”,“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铁路、邮政、船政,一切企业、事业完全归公,不许私人占有。在大同世界中,政治上人权平等:“无有臣妾奴隶,无有君主统领,无有教主教皇”,“其惟天予人权,平等独立”。如有人敢倡“独尊”,“成一人之尊”,“反判平等之理”,宜共锄之。在大同世界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很高的:衣则“藏热反光,得养生之要”;食则“饮食日精”,“听人择取”;住则“珠玑金碧,光采益寿”;行则“飞屋飞船”,“如御风焉”。总之,衣食住行都是很美满的。同时,科学、文化、教育以及道德风尚,都达到高度发展,整个社会形成“竞美”、“奖智”、“崇仁”的良好风气。康有为所描绘的“大同之世”,绝不是向原始社会倒退,而是在人本主义旗帜下,预见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前景,构想一幅高度文明的社会蓝图。这就远远超过了洪秀全所描绘的农业社会主义的设想,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乌托邦的历史进步性。当然,《大同书》的本质,是基于唯心史观和资产阶级人性论,在一系列根本问题上离开社会发展规律,表现出某些主观空想的色彩。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