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米

分类:【中国民俗】

长期以来,稻米一直是各地民众最主要的食物之一。闽北及漳州、兴化平原等地盛产稻米,沿海及闽东、闽西等地亦多双季稻。由于稻谷的丰收,许多地方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的粮食需求,兼之其他食物,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基本已衣食无愁。大米的制作食用在各地大致沿袭传统的做法,即蒸煮或焖成干饭,或掺入地瓜、地瓜米等煮成地瓜米饭,或加入适当的水煮成稀饭米粥,或佐以蔬菜、海鲜、香菇等佐料煮成咸稀饭。此外,还有以大米为原料加工成各种米制品的,如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再加工制成米粉、糍粑、白祭、

等食物。尤其是糯米加工成的

等食物,几乎处处可见。闽西北山区的农民还有以草包袋蒸饭的习惯,将米放入小草袋中煮熟,成为独具香味的“草包饭”。有的农民上山劳动时,则随手砍下一根毛竹,将米装入竹筒中封好,以火烧烤成“竹筒饭”。至于端午节以糯米包粽子的做法,则是家家户户传统的习俗。以米浆加工制成的米粉,晒干后又称“粉干”,福州地区以闽侯桐口粉干最为有名。莆田的米粉又细又小,称为“兴化粉”,也很受欢迎。这些米粉经过各种作料浓汤掺和搅拌后,或煮或炒,风味独具,成为福建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至于白祭等米制品加上作料,或煮或炒,民众亦喜食之。

大米在江苏人的食物构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江苏的水稻耕种面广量大,水稻的品种很多,仅明清时期,吴中见诸记载的稻品就有数百上千之多。水稻是一种可塑性很大的粮食作物,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条件可以使同一品种的稻谷产生不同的变异。农民非常重视稻种的选育,生产的大米成色各不相同,有的性硬,有的性软,有的柔而不黏,有的糯而带滑,有的以香闻名,有的以白著称;米粒也有粒短、粒长、粒细、粒粗、粒大、粒小之异,并有籼米、粳米之分,江南人喜吃粳米。以大米作主食,人们一般中午吃饭,早晚吃粥。吃剩的饭,可以加水烧,叫“泡饭”;也可以少量开水煮剩饭剩菜,是为“菜沓饭”;也可以油、蛋、葱等炒饭,重体力劳动者吃油炒饭耐饥。过去贫穷人家一天两餐或三餐都吃粥,为保证家中主要劳力能吃饱,有的从烧开不久的粥中盛较干的,称为“捞饭”。当年新米烧饭喷香,人们喜食,据说“养人”。为温饱计,贫穷人家爱吃陈米,因为陈米“胀锅”、出饭。以大灶铁锅烧饭,锅底都有锅巴。人们一般将饭盛出后,在灶腔内再加把柴草将锅巴炕脆。锅巴可给小孩当零食吃,也可煮食,还能制作菜肴。将米在锅内炒得半焦,即成炒米,食用时加水煮,别有风味。许多人尤其是苏南人喜食黏性大的糯米。糯米可烧制糯米饭、糯米粥、糯米糍饭,端午时节包粽子。糯米还可膨化成米花,松软可口,老人小孩尤喜食。糯米制酒后所得酒酿,香醇扑鼻,苏南人尤爱食用。糯米粉可制作成各种糕团点心。苏南、苏中地区,一到腊月,家家都舂晒糯米粉,可供一年食用。将糯米粉炒熟即成焦屑,叫炒米粉,吃时以开水冲泡,拌以荤油和糖,是传统居家方便食品。除了米饭和稀粥,其他大米、糯米(米粉)食品,一般作为副食或临时改换口味时才吃,不作主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