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雁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雁塔分类:【文化精萃】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4公里的大慈恩寺内。公元652年 (唐永微三年) 建。当时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佛经,由唐高宗资助建成。初为砖表土心5层方形,后改为纯青砖的楼阁式7层方形。大历年间改为10层,后经战火破坏剩7层。明代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塔高59.9米,底座与塔身总高64.1米。塔南面镶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由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字体秀丽,是唐代留存至今的名碑。 在今陕西西安市城南慈恩寺内。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高僧玄奘藏梵本佛经用。初名慈恩寺塔。后以佛教有菩萨化身为雁,舍身布施,雁死后,人葬雁建塔纪念之故事,故改称大雁塔。始由玄奘主持修建,按印度佛塔形式建5层,高约56米,砖表土心。后塔身倾圮。武则天长安元年(701)重建,为方形楼阁式,7层,大历年间增至10层,后经兵火,仅存7层。五代时后唐长兴年间(930―933),西京留守安重霸又予修缮,形制为今所见。明代又加砌面砖。现塔高64米,通体呈方形角锥状,砖面空心,内砖砌盘道,可登塔顶。塔身各层较高,中砌突出塔柱,方形塔室四面均有砖券拱门。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记序》碑,两碑均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代中进士者,均登大雁塔题名留念,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唐慈恩寺塔,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殿以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表请捐资建塔,用以贮存经卷并《圣教序》碑刻。建塔时,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塔现高64米,七层,平面呈方形,底层边长25米,逐层缩小。砖砌楼阁式,四面辟门,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唐代诗人岑参有诗描述此塔,诗曰: “四角碍白日,七云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极力赞叹此塔高耸入云,气势宏伟。 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距城约4公里。648年,唐太子李治(继位后称高宗)为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修建了慈恩寺。当时,大唐高僧玄奘刚从印度取经归来,曾在寺内翻译经书。为了保存这些经书,玄奘向朝廷建议在寺内修塔。大雁塔建于652年,初建时为五层,后增为十层,武则天时重修改建为七层。现在的大雁塔高64米,呈方形角锥状,共七层,是我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磨砖对缝,结构坚固,底层四面有砖券拱门,塔底层南门两侧嵌立着唐代书法家诸遂良书写的两通石碑:一通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是李世民为玄奘所翻译的佛经作的总序言;另一通为唐高宗李治为《圣教序》作的记文。西面门楣上嵌有石线刻殿堂图,是研究唐代建筑史的宝贵资料。大雁塔早已成为西安象征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郊慈恩寺内。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皇太子李治(高宗)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在隋代无漏寺原址上重建寺院,易名“大慈恩寺”。高僧玄奘入寺主持并译经。永徽三年(652),玄奘为贮存自印度带回的梵文经典而建此塔。塔初为五层,砖表土心。武则天时增建两层,大历年间改建为十层,后经战火余七层;或谓武则天改建为十层,唐末遭兵火而存七层。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云“七层摩苍穹”,大历诗人章八元《题慈恩寺塔》称“十层突兀在虚空”,可见塔身确历经演变。至明,塔有残坏,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即为今塔。塔初随寺名,称慈恩寺塔。雁塔之名,始见唐诗人许玫《题雁塔》诗。相传,玄奘西天取经,曾见五级浮图,名为雁塔,慈恩寺塔即依其样而建,故名。佛经故事,一日,古印度摩揭陀国僧人见雁群飞过,不禁自语:“我们今已无食充饥,菩萨应知此事。”话音未落,一雁离群坠地。众僧以为坠雁为菩萨化身,遂葬雁建塔,取名雁塔。今塔七层,砖砌楼阁式,高64.1米,平面呈方形,内为空筒结构,自下而上逐层显著向内收分,整体状如方锥。塔门东、西龛分别镶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皆由褚遂良书,书法遒逸雅丽,为传世书艺名碑。天宝十一载(752)秋,杜甫约高适、岑参、薛据与储光羲,共登大雁塔赋诗;元和四年(809)三月十七日,白居易和李十二、白行简等同登塔赋诗,皆为文坛千古美谈。大雁塔以其悠久历史,已成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 著名古塔建筑。又名慈恩寺塔。在陕西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寺系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其母长孙皇后追荐冥福而修建。因《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中记: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鸿飞过,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故名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贮藏由印度带回的经籍,由唐高宗资助,在寺内西院建塔。初建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长安年间,纯用青砖改修成方形楼阁式的七层,登塔攀梯也改成盘道。大历年间又改建为十层。后经战火破坏,剩下七层。明代又遭破坏,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即为今塔。塔身总高64.1米,塔基座东西长45.8米,南北宽48.8米。古塔外形方正浑厚有力。塔南面两侧镶嵌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石碑,均由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字体秀丽,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名碑。唐代科举考试新科进士在曲江聚会后都要到此题名,史称“雁塔题名”。塔的门楣、门框,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画面严谨,线条遒劲,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杜甫、岑参、高适等人登临览胜,都有诗作。今为古城西安的象征。国家多次拨款进行修缮,塔内新换了楼梯楼板,重砌了塔的基座,安设了避雷装置,并成立了专门的保管机构。登上今天的大雁塔,可见西安古城日新月异,秦川大地锦绣如画,千年古塔正以崭新的面貌,迎送着千百万人民群众和国际友人的参观、游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