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人三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天人三策

分类:【传统文化】

董仲舒对答汉武帝策问的三篇文章。亦称“举贤良对策”,见于《汉书?董仲舒传》。武帝三次策问,围绕如何治理封建统一国家提出一系列问题。董仲舒对策依据公羊春秋学,以天人相与的观点发挥儒家政治学说。对策一认为,王者受命于天,以道治理天下。天道以阴阳为大。阳为德,阴为刑。阳居盛夏,以长养生育为事;阴居隆冬,积于空虚而不用。由此可知“天意”“任德不任刑”。王者承顺“天意”行事,治理国家亦应“任德而不任刑”。王者积善垒德,感应于天,天便会降下符瑞。王者废德教而乱施刑罚,刑罚不中而生邪气,邪气感应于天,天便为降下灾异。王者治理天下应从“贵始正本”做起。“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民受王者政教陶冶,正教优劣决定民的品德寿命,“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故王者治天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见闻博而智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对策二着重阐述三王之治异同的道理。认为三王治天下之道相同,而劳逸不同,是“时异”所致。尧舜之时有“众圣傅德”,所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文王之时殷纣在上而昏乱,贤智伏隐而百姓散亡,所以“日昃而不暇食”。圣王制度不在崇奢与崇俭,文采玄黄之饰目的在明尊卑、别贵贱、劝有德,以刑罚惩处作恶。成康之治,刑错四十年,囹圄空虚,不仅是惩恶的效果,更是教化的效果。因而建议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对策三进一步论述天人相与关系,提出古今许多事例作为验证。认为国家衰亡或昌盛都是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的结果。尧舜与文王小心翼翼,兢兢业业,积善积德,因而名显身尊,这是“明昌”之道。桀纣暴逆不仁,谗贼并进,因而恶日显国日乱,这是“微灭”之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是针对各自时代的弊病救溢扶衰,道则不变。道万世无弊,弊病都是失道造成的。“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对策三还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提出两项建议。其一,针对“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而造成的社会不安,建议“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受大者不得取小。其二,针对当时“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不能适应统一政治局面的状况,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人三策中包含着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观点,被汉武帝接受,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