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工开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工开物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宝贵文献,世界第一部农业、手工业工艺百科全书。明代宋应星(1587―?)编撰。共18卷,包括作物栽培、养蚕、纺织、颜料制作与染色、粮食加工、盐产、制糖、陶瓷、冶铸、舟车、锤锻、烧制矿石、榨油、造纸、五金、采矿、兵器、酿酒、珠玉采集等。插图计123幅,记录不少当时居世界前列之工艺措施与科学创见。原书刻于崇祯十年(1637),清《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有摘录,然《四库全书》未收录。本世纪二十年代自日本传回翻刻本。解放后从宁波李氏墨海楼捐藏书中始得崇祯初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后有德、英诸种文字译本,颇受世界各国重视。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史典籍,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宋应星(1587~?),江西奉新人。一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对技术问题尤有浓厚的兴趣。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有关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总结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此书共18卷,128篇,附插图123幅,画面形象生动。内容有“谷物的种植与加工,丝麻棉的纺织与染色,盐糖酒油的制造,砖瓦陶瓷的烧制,煤炭硫黄的开采,车船兵器制造,金属矿物的开采、冶炼与铸锻,以及纸张的制造,珠玉的采集等等。基本上把当时衣食住行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都包括进去,因而《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这些中国传统技术在当时世界上还是很先进的,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有相当多的学者学习和引用《天工开物》,在18世纪又作了大量的翻刻,使它更为广泛流传,这对日本思想界和经济界产生很大影响,曾掀起研究“开物之学”。1830年法国汉学家儒莲首次把《天工开物》中“丹青”卷关于银朱部分译成法文发表,引起欧洲科技界的轰动,为中国在200多年前就已有如此广博精湛的著作而惊叹不已。此后儒莲还摘译了其他卷的许多内容,其中“五金”卷中关于铜合金的译文被分别发表在法、德两国的重要科学刊物上。这是因为当时欧洲技术家和科学家正致力于研制具有特殊性能及作用的铜合金,要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成就中获得历史的借鉴。欧洲科技界高度地评价《天工开物》的成就,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把儒莲关于《天工开物》中论述蚕桑部分的译文,称之为“权威的著作”。《天工开物》中所介绍的中国古代其他技术成就,对于当时欧洲技术的发展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300多年来,《天工开物》已被作为不朽的科学名著而译成日、法、德、英、意、俄等多种文字发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