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平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平山分类:【传统文化】 在吴县。山顶正平,故名天平山。因山尖高接云天,常有白色云雾缭绕,故古时曾称白云山。又因范仲淹先祖祠墓在此,故别名范坟山。天平山海拔221米,面积约1.4万公顷。自唐宋以来为游览胜地,风景以石、泉、枫取胜,向有“天平三绝”之誉。山多奇峰怪石,模样“如扦如插,似卧似立,若搏若噬,蟠撑拄,不可名状”。其中著名的岩石除群石笏立、挺拔奇伟的万笏朝天外,还有双岩壁立如门的龙门一线天和五丈石、石屋、飞来峰、卓笔峰、照湖镜、龙头石、灵龟石、钓鱼台、佛手石等。半山有白云泉,色白如乳,水味甘洌,有“吴中第一泉”之誉。山麓有成片枫林,大多系数百年前种植,秋阳夕照,层林尽染,万紫千红,人称“万丈红霞”。山南坡有范仲淹祖墓。山上尚有十景塘、九曲桥、翻经台(?经台)、咒钵庵、来燕榭、寝言堂、鱼乐园、听莺阁、高义园(白云寺)等景致。 位于市西部,灵岩山北。唐宋时已为风景游览区,海拔221米。山顶正平,故名。又因山麓有北宋范仲淹的祖坟,又名范坟山。以天然景色取胜,怪石、名泉、古枫并称三绝。东麓山腰有白云泉,以白居易题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得名,色白如乳,水味甘冽,被陆羽评为“吴中第一泉”。旁筑小屋,名白云精舍。西行数十步,两崖对立如门,中有小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称“一线天”,又称龙门。奇峰怪石,“如扦如插,似卧似立,若搏若噬,蟠?撑拄,不可名状”。飞来峰高二丈许,上尖下圆。卓笔峰高三丈许,卓立于双石之上。笔架峰后岩石回环,成“万笏朝天”之势。头陀崖、五丈石、卧龙峰、中子峰等,各有异趣。天平多枫,三百余株参天古枫年逾400载,相传为明代范允临所植,秋阳映照,层林尽染,有“万丈红霞”之誉。山顶望湖台有一圆石,西向太湖,称照湖镜,可观水天相接之美景。杨基《照湖镜》诗云:“团团山上石,下照太湖影。如何一槛中,三万六千顷。”现山麓建有范仲淹纪念馆。历代诗人多有题咏传世。宋苏舜钦《天平山》咏:“吴会括众山,戢戢不可数。其间号天平,峻绝为之王。”陆师道《登天平山》云:“吴门多好山,天平为峻极。旦暮赏白云,表里皆珍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