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文历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天文历法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历法密切联系在一起,并且与卜筮等宗教迷信活动结下不解之缘。秦国的情况就是如此,掌管祭祀卜筮的宗教官员和神职人员,通常都是天文学家和历法家。秦人在天文学与历法领域,曾经取得过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在历法方面,秦一直走在前列。

秦的历法始于何时,似不可考。秦建国以后,随着秦族从游牧生活向农业定居生活的根本性转变,农耕在秦国经济中地位的上升,秦人更加注意观察星象,研究天文学与历法之间的关系,逐渐完善了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历法体系。例如,秦德公二年(前676年),秦国“初伏,以狗兑蛊。”(《史记?秦本纪》)伏日节令的创立,是秦人对盛暑季节长期观察和研究的结果,它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受到后世的高度重视。

秦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继承了西周的知识遗产,并在周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秦文化特色的秦国天文历法体系,颛顼历的发明和应用就是突出的实例。

春秋战国时期,同时流行三种历法,即夏历、殷历和周历,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史记?历书》)即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正月),殷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十二月),周历以建子之月为岁首(十一月)。秦国在春秋时代实行什么历法,史无明文。从战国时期开始,秦采用了与夏、殷、周三历不同的新历法――颛顼历。颛顼历是在夏历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历法,它以夏历的十月为岁首,其余均保留夏历月次名称及四季搭配。具体来说,颛顼历以建亥之月为岁首(十月),子为第二月(十一月),丑为第三月(十二月),其余的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分别是夏历的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每年十月为第一个月,九月为最后一个月。一年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为了调整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与颛顼历纪年理论时间的差距,在19年里分别设置7个闰月,秦国把每个闰月都固定在岁尾九月之后,称“后九月”。例如,云梦秦简《大事记》有“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

颛顼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而不是单纯的阴历。这种历法在当时通行的各种历法中是比较先进的,因此一直被沿用到汉武帝颁布《太初历》时为止。颛顼历甚至流传到海外。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长期使用的佛历,就是颛顼历的一种变体。佛历以秦孝公元年(前371年)为纪元元年。由此可以推知,秦国实行颛顼历的时间,大体是从商鞅变法时开始的。

秦国实行颛顼历,是以比较丰富的天文学知识积累为基础的。秦人是我国最早系统地利用二十八宿星来分辨时令、制定节气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注意观察记录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星,迄今我们还可以看到战国初年有关二十八宿的记录

。云梦秦简《日书》不仅有二十八宿的全部名称,而且将它们与月份、时辰直接联系起来。

具体内容如下:

亥:正月,营室、东臂;

戍:二月,奎、娄;

酉:三月,胃、卯;

申:四月,毕、觜、参;

未:五月,东井、舆鬼;

午:六月,柳、七星;

巳:七月,张,翼、轸;

辰:八月,角、亢;

卯:九月,氐、房;

寅:十月,心、尾、箕;

丑:十一月,斗、牵牛;

子:十二月,须女、虚、危。

上面所列二十八宿与十二个月,十二地支的具体关系,即秦人把太阳在一年之内运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月份及星宿与地支之辰直接联系在一起。秦国天文学家与历法专家根据肉眼观察到的二十八宿每月依次出现在清晨东方时的前后差异,来制定一年中的各个时令节气。例如,正月清晨,营室、东臂二宿便从东方升起,二月清晨,奎、娄二星接着从东方升起……以此类推。(见《淮南子?天文训》)秦用天干地支纪月、日、时,用十二地支分别代表十二个月,但地支十二辰的运转顺序却与二十八宿的运转顺序相反。

根据《日书》资料,我们还可以知道,秦国将一昼夜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并以地支来代表,《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择元辰”,即在从子到亥的12个时辰中选择一个好时辰。不过,12时分法仅在少数历法专家和政府机关文书中使用,秦国民间实行16时分法,即将一昼夜分为16个时辰,不用干支记时,而使用老百姓熟悉的通俗名称表示,例如,一天中第一个时辰叫“平旦”,第16个即最后一个时辰叫“鸡鸣”。云梦秦简《大事记》有“十二月甲午鸡鸡时,喜产。”“八月己亥廷食时(即辰时),产穿耳。”

1986年4月出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竹简《日书》甲种简16、17、19记下了完整的16时辰民间俗称:“平旦生女,日出生男。夙食女,莫食男。日中女,日西中男。昏则女,日下则男。日未入女,日入男。昏女,夜莫男。夜未中女,夜中男。夜过中女,鸡鸣男。”

秦国科学家根据长期实际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还把一年12个月中,每天白昼与黑夜在16时辰所占比例计算出来,昼与夜的比例在四季不同月份的构成不尽一致。具体是:“正月日七夜九,二月日八夜八,三月日九夜七,四月日十夜六,五月日十一夜五,六月日十夜六,七月日九夜七,八月日八夜八,九月日七夜九,十月日六夜十,十一月日五夜十一,十二月日六夜十。”

这种不同月份昼夜长短的比例关系,是比较接近实际的。

秦国的天文历法知识也往往被方士们所利用。例如“建除家”使用的“建除十二直”日名(建、除、盈、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与十二地支纪日法揉合在一起,使科学与迷信混淆难辨。科学与宗教迷信合而为一,共存一体,这一古代世界的普遍现象,在秦国天文历法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反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