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鹅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鹅舞分类:【传统文化】 鄂温克、赫哲等族民间舞蹈。鄂温克语称“斡日切”。流行于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乡一带。鄂温克族崇尚天鹅,有的氏族曾以天鹅作图腾崇拜,天鹅飞过时,草地上挤奶的妇女常向空中抛洒牛奶,以示敬仰。在闲时,妇女们也常在草地模仿天鹅飞翔,自娱而舞。舞蹈动作单纯简捷,足步仅一种,习称“跟靠步”:即一只脚在前,足跟着地,足尖点地移动,另一只脚跟步,变换方向即换一只脚在前。双臂动作则模仿天鹅双翅飞翔之状,抬臂收臂,松弛曲折配合双肩提沉、手腕轻缓抖颤、上下摆动,飞翔动作活灵活现。民间表演时,身着鄂温克袍子、扎腰带,头上插戴一红彩球,示作天鹅头,两袖下端缀轻纱以示天鹅之翅,舞动起来,更加形象。传说,从前蒙古卫拉特部落被敌军围困,已无逢生之望,忽有一群天鹅飞过,交相呼唤之声,惊醒敌兵错以为卫拉特来了援兵,遑遑而逃,使卫拉特绝路逢生,反败为胜。此后,人们便将天鹅视为吉祥鸟,敬仰之中,有习其飞翔者,星移月转,便形成了天鹅舞。赫哲族民间亦有此舞,是妇女跳的叙事性歌舞,在黑龙江省富锦县嘎尔当一带流行。动作略异,但主要也是模仿天鹅嬉水、追逐、飞翔等形象。传说为一美丽姑娘爱上一青年猎手,两人情投意合,信誓旦旦,不料姑娘被纨绔公子巴彦玛看中,要强逼成亲,姑娘忠贞不屈,投江自尽,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许多天鹅飞来,伴她共舞,并用美妙的歌声唱出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心声。姑娘们为赞美她而演习成此舞 亦叫“斡日切舞”。斡日切,鄂温克语天鹅之意。鄂温克族民间舞蹈。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辉河一带流行。跳天鹅舞,男女均可参加,人数不限,站成里外两圈,男在外,女在里,左右伸展双肩,双肘下压,腕部抬起与手平行,手心向下,随节奏一拍一次拉软腕,脚为跟随步,男圈左转,女圈右转,并且里外两圈相互交错。当交错时双手由旁至前到头上,再从头上到前,还要配合着舞曲和节奏男的喊出“咕”、女的发出“给”的交替呼声。表演者多穿鄂温克民族服装袍子,腰扎绿色或黄色腰带,头戴红穗帽,在帽顶上还插一个红疙瘩表示天鹅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