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乐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乐令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秦汉始置。掌祭祀及享宴之乐舞,为奉常(太常)属官。东汉永平三年(60年)改称大予乐令,秩六百石,掌伎乐。魏晋时复旧称太乐令。以后历代沿置,或称太乐署令,或称太乐局令。宋一度特置大晟府大司乐,掌乐舞之事。元置大乐置令,隶宣徽院,后归礼部。明设神乐观,置提点、知观等官。清设乐部,以总理乐部大臣领之,其神乐署署正,即前代之太乐令。 官名。又作大乐令,掌祭祀、大飨奏乐之官。秦汉奉常属官设太乐令,东汉永平三年 (60)改为大予乐令,六百石。掌使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三国魏复置,七品。西晋沿置。东晋元帝并太乐于鼓吹。成帝咸和(326―334) 中复置。南朝宋、齐沿置,七品,四百石; 梁为一班,隶太常卿,与协律校尉、总章校尉监、掌故、乐正等皆掌乐事; 陈因置。北魏太和十五年(491) 置太乐官,隶太常,领太乐祭酒,太乐博士、太乐典事等; 北齐为太常寺太乐署长官,从八品上,兼领清商部丞。清朝置2人,正八品下;炀帝升为正六品。唐朝置2人,从七品下,开元二十三年 (735) 各减1人,掌教乐人调合钟律,以供邦国之飨燕、祭祀。宋朝属太常寺太晟府,秩比丞,位于大司乐、典乐之下。徵宗崇宁 (1102―1106) 中置,为大乐局长官。宣和二年 (1120) 罢。辽、金为太常寺、太乐署长官,金朝置1人,从六品,兼领鼓吹署。元属太常礼仪院大乐署,中统五年(1264) 始置,令2人,从六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