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医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医署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医学校。元嘉二十年(443),南朝刘宋王朝采纳太医令秦承袒建议,创建医学教育机构。隋朝设太医署,为“太常寺”属下八署之一。有主药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博士2人,咒禁博士2人。唐高祖武德七年(624)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太医署”。分医学和药学两部,有专职行政、教学、医疗、药工人员。医学部分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学制3―7年不等。药学部有“府2人,史4人,主药8人,药童24人,药园师2人,药园生8人”。长安城中有药园三顷,专供御用。宋代称“太医局”,“九科学生额300人”,元、明、清称“太医院”。我国最早由国家开设正式医科学校,早于意大利萨勒诺学校200年,规模亦较完备。 古代主管医药政务兼施教育的机构。太医为秦汉时医官,魏晋南北朝沿置。隋置太医署。唐代更趋完善。隶属于太常。下设主药和药园师,并设诸博士分科持教。其长官为太医令,掌医疗之法。太医署除直辖医学(学校)外,也兼管医学教育。内部分设各科,有师生数百人。又因性质不同而分为医学和药学两大部。医学部下设医、针、按摩等诸科。药学部内设药园,药园生主要学习中药栽培加工,配伍处方等医药知识,学制分为3年、5年、7年,其考试录用如国子监之法。考核亦分为月考、季考、年终总考3种;视考试成绩优劣,予以升、留、退学。教师职称分别为博士、助教、师、工等。宋改为太医局,仍为医疗与教育兼管,医官亦比照文武官员特加阶官之号。金始改称太医院,然亦为宣徽院所属。元代始为独立机构。明清因之。 古代医学教育机构。我国最早设立的教育机构,当推南北朝时期的宋文帝。在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命令设立的“医学”“以广教授”,但没有多久,当文帝去世后,“医学”也随之停办。隋代统一全国后,又设置了太医署。唐代的太医署是继隋代的制度而设立的,隶属于太常寺,主管为太医令,由丞予以协助。在教学方面设有医监、医生等官职。 全署分为两大部分:医学和药学,也即医科和药科。医学下分四个部门,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各科都设有博士、助教、师和工等职务,其每一科之生员曾分别达40、20、15、10人;而医工却分别为100、20、16、8,可见其工作人员是相当多的,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对学员的辅导。在药学部分也设有府2人、管理文书的史4人、主药8人,还有药童24人。各科都设有博士1人,另有助教若干。这样,全太医署就共有人员340人上下,其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是相当可观的。 太医署的学习制度也是比较严格的。在医科这一部门中,分设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及角法。体疗相当于现时的内科,其学制为7年;少小相当于小儿科,其学制为5年;疮肿相当于现代中医的外科,学制5年;耳目口齿即五官科,学制为4年;角法一般包括拔罐疗法、火灸疗法及外治等在内,其学制为3年。医科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为《本草》、《针灸甲乙经》、《脉经》。针科即现在的针刺,其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经络经脉、孔穴、脉诊,还有九针补泻等方法。当然,书本学习也是重要的内容,包括《素问》、《黄帝针经》(即《灵枢经》)、《明堂脉诀》、《流注偃侧》等等。按摩科的学习内容,除一些经典著作外,主要的是《诸病源候论》,此法通常用于治疗外邪侵犯人体,积聚、饥饱劳逸失度等,当然,因外伤所致跌打损伤,也是重要的内容。咒禁科主要用咒禁的方法来驱除鬼邪。关于对学生的考核,是规定每月、每季、每年都有考试。月试由博士负责、季试由太医令、丞负责,年试则由太常寺主持。根据考试成绩的优劣,来决定其去留及待遇。 太医署的药学部分主要招收16~20岁的平民子弟为药园生。该部在京师长安辟300亩地为药园,实地学习种植、采集、贮藏等知识,学成后,充任药园师。 太医署,尤其是设在唐代封建经济文化十分发达的时期,在世界上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如古代朝鲜在七世纪,日本在八世纪时,所设的医学教育完全仿照唐太医署制;唐以后的宋金元明清各代,设立太医局、太医院,也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比其他国家的医学校都早。 隋唐时宫廷医学校之名,属太常寺隋设太医署令二人,丞一人,主药二人,医师二百人,药园师二人,医博士二人,助教并二人,按摩博士二人,祝禁博士二人,药藏局监二人,典医丞二人,侍医四人,医正十人,药监五人; 唐太医署设令二人,丞三人,医正八人,医师二十人,主药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典药二人,医监四人,医工百人,药童二十四人,针工二十人,禁咒工八人,按摩工五十六人,掌固四人,医 (学) 生四十人,针生二十人,禁咒生十人,按摩生十五人。医学教育与医疗、药物等职兼有,但以医药教育为主,尤唐太医署已是相当完备之国家医科大学性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