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和宫金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和宫金殿分类:【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道教宫观。位于城东北7公里处的鸣凤山(又名鹦鹉山)巅,又称铜瓦寺。明代云南巡抚陈用宾创建于万历三十年(1602),仿湖北武当山太和宫金殿形式,建铜铸北极真武殿,外围筑太和宫、紫禁城。殿内供北斗星君神像,照壁题“鹦鹉春深”四字,殿内有陈用宾题联一幅,语极奇隽,字亦潇洒。殿中瓦、柱、墙、屏、匾、联和神像,均系浑然一体的铜制品,周围栏杆用大理石雕成。明崇祯十年(1637)移往宾川鸡足山,现已不存。今金殿是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重建,形制与原金殿相仿,而体量较大,耗铜约200吨,为全国现存最大铜殿。殿宇全系青铜铸造,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平面呈方形,长宽各6.2米,高6.7米,重檐歇山式。殿内神像、匾联、墙屏、装饰均铜铸。金殿立于大理石台基上,四周护栏,造型优美,结构谨严,铸造精密,十分壮观。鸣凤山山势嵯峨,松柏苍翠,“一半青山一半云”,有“鸣凤胜境”之称。金殿的茶花也很著名,殿后一株山茶是有名的“蝶翅”,或称“照殿红”,为五、六百年前的明代古树,春节前后,繁花似锦,宛如红云一片,前人曾有诗云:“登楼看花花及半,尚有半花出檐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