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白阴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白阴经分类:【文化精萃】 兵书。全称《神机制故太白阴经》。唐李荃撰。10卷。全书分人谋、杂代、战攻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杂式十门。本于君主昌明、国家富强、内外兼修之宗旨,论次军事、攻守战胜之法,认为战争之胜败,主要决定于人事。强调统治者须有德,而后国可富强,反对唯军事论。其理论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也杂有相法、遁甲等迷信之说,是现有较完备的一部军事专著。有《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长思书室丛书》本。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全名为《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旧题李筌撰。分10卷百余篇,约2万余字。卷名分别为人谋、杂议、战具、预备、阵图、祭文、书式、药方、杂占、杂式。现存《墨海金壶》及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太白阴经》的内容极其丰富,从“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括囊无遗,秋毫必录。”(李筌语)在政治上它主张富国强兵,即“国不法地不足以成其富,兵不法谋不足以成其强”。在军事上,它继承了历代兵法家重人的思想,论述了人与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强弱,地形的险夷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对待地之险夷问题上,它认为:“兵因地而强,地因兵而固。”险地驻强兵则愈固,强兵居险地则愈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它又进一步指出:地形的险夷因人而异,国家的存亡和攻守的成败在于人,而不在于地利。如夷地把守强兵则变为险地,而险地驻守弱兵则无险可言。另外,李筌所说的“势”,突破了以往利用地形造成居高临下、猛烈迅捷的“势”的概念,提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也能够产生“势”。 在作战指导方面,它提出“以权术用兵”的思想。权术者,奇也。即以奇用兵。首先要“测隐探心”,了解敌情,因为“性变于内者形变于外”,所以通过察言观色,透过表面现象就能了解到敌人的真实意图。另外,敌将的性格、人品、知识才能也是其谋划深浅的要素,因此,亦在详察之列;其次,“心与迹”异,以谋取胜。它认为,在对敌作战时,心中的谋划与实际所为应该不一致,即“谋藏于心,事见于迹,心与迹同者败,心与迹异者胜”。否则,使敌人一下便窥知我方实情,那么以奇用兵就失去了基础。此外,它提出“夫善战者,胜败生于两阵之间,其谋也”。即胜败取决于敌我双方的计谋;三是“见利而起”,把握战机。它说“夫未见利而战,虽众必败,见利而战,虽寡必胜”。战机往往瞬息即至、“间不容息”,若“失利后时”,则“反受其害”;四是“避人之长,攻人之短”,致人而不致于人。它说:“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也。制人之术,避人之长,攻人之短;见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 在军队建设上,它提出以“法”治军的思想。认为士卒的勇敢和怯懦不是天生的,主要取决于法,而军中之法就是“赏无私功,刑无私罪”。若赏刑并用便可以激励士心,使人“乐战”、“乐死”。它注重选贤使能,将人才分为十类,强调“任才之道,选士之术”。得之则兴,失之则亡,关键在于各尽其才。另外,书中对军仪典礼、公文程式、战阵队形、人马医护、攻防战具等分别进行了论述。《太白阴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历来为后世推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