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套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套版分类:【传统文化】 将同一版面分成几块同样大小的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的印刷方法。我国在14世纪中叶,即元朝末期发明了套版。现存套色印刷的最早实物是至正元年(1341)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所刊《金刚经注》,卷首扉图画和正文经注用朱、墨两色套印。它比欧洲第一本带色印的德国《梅因兹圣诗篇》(MainzPsalter)早116年。至明末,湖州(今浙江吴兴)闵、凌两家将这种印刷技术发扬光大,由两色而发展为三色,四色,甚至五色,这在色印史上是一大进步。据统计,闵、凌两家套印书共有144种。清代活字本也有用朱、墨套印的,如武英殿聚珍版《万寿衢歌乐章》等,其中活字本《陶渊明集》有蓝双边、蓝鱼尾,圈点小注朱色,评语绿色,正文墨色,活字本而有四色,殊为罕见。套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在印刷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这种技术仍在使用。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