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文本杜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奥文本杜人分类:【传统文化】 旧译“奥维姆崩杜人”,亦称“姆本杜人”(Mbun-du)、“翁本杜人”(Umbundu)、“纳诺人”(Nano或Banano、Munano、Vana-no、Vakunano)。安哥拉最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本格拉高原, 自本格拉至席尔瓦港之间,北达罗安达、孔加、马兰热一带。240万人(1978年),占全国人口35.7%。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为南班图人和中央班图人的混合体。分二十二个支系,主要有拜隆杜人(Bailundu)、奇伦格人(Chilenge)、辛戈洛人(Cin-golo)、西塔塔人(Citata)、西雅卡人(Ciyaka)、卡孔达人(Kakonda)、维耶人(Viye)和万布人(Wambu)等。相传于十七世纪来自东北部。操翁本杜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多保持传统信仰, 崇拜自然力和祖先,部分人信基督教新教。按双系续谱,土地按父系而动产按母系继承。从男方舅父居住。男女行成年礼, 存在专门村校。主要从事热带锄耕农业,种植玉米、豆类、薯类和高粱,亦兼事畜牧业和狩猎业。地区贸易发达,中世纪是大湖地区、刚果河流域与卡拉哈里盆地之间的通商中介。手工业亦发达(如维耶人的金属加工, 西雅卡人和拜隆杜人的黍面食品等)。不少人在咖啡和甘蔗种植场作工。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