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女子上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女子上衣

分类:【中国民俗】

如果说,男子上衣时代差异较为明显的话,那么,女子上衣不仅有着显著的时代差异,而且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如女子所穿“褂子”。在清代,山东女子所穿褂子较大,长可及膝,高领,大袖,为右开大襟式,襟及袖口等处镶边。民国以后,女子所穿褂子身长变短,窄袖,多不镶边。至于地域因素则更明显。海岛与山区女子所穿褂子多为红色。在长山县砣矶岛,有俗语说:“砣矶岛,三件宝,大红褂子大红袄,穿着绣花鞋满街跑。”鲁西和鲁南的女子则喜欢穿自家织布由染坊印花的棉布褂。这是因为,以自织布为衣,花样由自己定,尤其是自织花布,更能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因此,这里的女子在过去都能织一手好布,而所织花布如何更是显示高超手艺的一种方式,因而新媳妇进门必献一匹自织花布,以表明手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招远县女子中则流行着“三滴水”着装方式:将三件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褂子同时穿在身上,里面一件下摆最长,外面一件最短,中间一件介乎于两者之间,袖口处同样如此。这样,穿起来之后,下摆和袖口处不仅呈现出对比鲜明的三道颜色,而且像披蓑衣样层次分明,表明衣服较多的同时,也实现着装女子的展现欲,因而俗语说:“三滴水,亮箱底。”

传统女式绣衣

过去,在女子所穿上衣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旗袍。旗袍本为满族服装,入清后经过不断改进,发展成式样多种的有代表性的女子服饰,或长或短,或镶边或不镶边,或开衩或不开衩,富有变化且神韵不已。在山东,以三四十年代流行的一种彩色绣有胸饰的旗袍最有特色。当时,结婚新娘的伴娘必着此装。

女子所穿的袄有大棉袄与小棉袄之分。大棉袄仅在严寒季节和外出时穿用,小棉袄则是冬季居家穿着的常装。

女子的主要内衣是“抹胸”。“抹胸”,又称“肚兜”、“紧身”等,是从前青年妇女贴身穿着的一种内衣。这种内衣大都以红色布料做成,呈正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后呈凹浅半圆形,下角或尖或圆,半圆两边处有带系颈上,两边有带扎于背后,兜面上绣有各种吉祥图案,有“喜鹊登枝”、“鸳鸯戏水”、“金鱼串荷花”等。

在农村中,过去乡间妇女做件衣服不易,因而非常爱惜,常常穿着保护上衣的服饰。这类服饰主要有兜兜、套袖等。兜兜为家庭妇女必备服饰之一,做饭时系上以防备弄脏衣服。套袖则用一般布料做成,用于保护衣袖口。虽然,这类服饰并没有多少超众之处,但在青岛一带,20世纪50年代特别注重套袖和兜兜的做工,到后来,套袖甚至成为女子服饰的重要一部分,能够起到体现年轻女子青春活力的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