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奶豆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奶豆腐

分类:【传统文化】

蒙古族民间传统食品。蒙语为“呼如达”。流行于内蒙古牧区。其制法:将鲜牛奶放入桶内用力搅拌,并使其发酵,待白色奶油分离后,取出奶油,将发酵的酸奶用文火熬煮。煮好后,灌进专用布袋,放进木模,压制成块,用刀切成细方条或小方块,再放目光下晾晒至干即可。原料除用鲜奶外,也可用制黄酒剩下的脱脂乳。现制作中有加入果汁、白糖或香精的,其味香甜微酸,营养丰富。是牧民常备食品,亦为待客饮茶时所用。食之消渴止饥。

蒙语称作“胡如德”。蒙古族最为喜食的奶制品。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味美而耐饥,通常与奶茶一起食用。一般将鲜奶用纱布过滤后化成酸凝乳,再将上面稀奶油取出,把凝乳放入锅中加热,取其分解出来的奶质再加热,用勺背搅拌,待成黏胶状后取出放凉爽通风处凉干即可。其中有名的“查干胡如德”白奶豆腐,更为精心制作,这种奶豆腐可长期保存,食用时软硬适度。据称早年是京城贡品。

蒙古族的奶食品之一。多以牛奶制成,状如豆腐,故称。各地制法不一。一般是将鲜奶过滤后放入瓷缸或木桶内,置于热处,使其发酵变酸,再放进锅内加热,并漉去奶水,待成稠粥状后,倒入木制模子里,稍加晾晒即成。亦有把制黄油剩下的脱脂乳放入锅里加热, 成糊状后装入模子晒干而成的。解放后原料日渐多样化, 制法不断改善。有的加入糖、果汁、香精和面粉等。香甜可口,别具风味。为待客和馈赠佳品。

蒙古族食品之一。也称奶干。奶豆腐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熬奶皮子剩下的奶,或制黄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三五天,待其发酵并凝结成块后,用麻布滤去水分,放进锅里慢火煮,边煮边搅,待其稠糊时,装入布袋压榨,挤出黄水后,倒入木模,便成方块,用刀切成长条或小方块,在太阳下久晒、晾干即成。另一是,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油,用勺子搅动,再倒入锅里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装入木盘或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在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最佳,发黄较硬的次之。夏季贮存必须晒干,并放在通风和干燥的地方,不然容易发霉。做500克奶豆腐,约需5000克鲜奶。奶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是蒙古族最喜欢吃用的普通食品。

蒙古族的乳制品饮食。多用牛奶制成。其质地细嫩如豆腐,故名。各地制作方法不尽相同,一般是将鲜奶过滤后,盛入瓷罐或木桶内,置于温度较高处,使其发酵变酸,再倒入锅内加热,漉去奶水,待呈粥状后,放进木制的模子里,略晾片刻即成。也有把制黄油剩下的脱脂奶加热成糊状,倒入模子晾干制成的。解放后,选料范围广泛,制作方法渐趋精细,有的加糖,有的加果汁以及香精、面粉等,味道香甜,是待客或馈赠的佳品。

奶豆腐流行于青海、内蒙古等地区,蒙语称作“乔日木”,又叫“呼如达”。把取过酥油的牛奶放入锅中慢慢熬煮,使水分和奶豆腐分离,然后放入布袋压榨,放入木模,制成方块,用刀切成小块晒晾,待它干了以后,就成了奶豆腐。奶豆腐味微酸甜,营养丰富,是冬季日常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牧民们常在放牧时携带,或含在口中嚼食,解渴开胃,或拌炒面,或在碗内泡软食用,充饥止泻。

蒙古语叫“额吉格”,是蒙古人最喜爱的奶食品。其制法是把鲜乳过滤后化成酸凝乳,再将上面的稀乳油取出,把凝乳放入锅中加热,取出分解出的水分,反复用勺背搅拌,待成黏胶状以后,取出放在凉爽通风之处晾干后即成奶豆腐。用时和奶茶一起饮食,耐饥且富营养。

还有一种白奶豆腐,蒙古语叫“查干湖如德”。其做法是用凝结好的牛奶发酵,加入酿酒的酸奶渣子,取出水分,放适量糖,糅合晾干而成。这是名贵的奶食品,食用时软硬适度,能够长期存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