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奶食及饮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奶食及饮料分类:【中国民俗】 蒙语“查干伊德”,即白食。指奶制品,分乳制品与饮料两大类。 乳制品奶酪,俗称酸奶子,将生奶放在容器里发酵,出现分离现象时,将水与漂浮物去掉,沉积的凝结物即奶酪,清凉消暑,可清饮,也可拌饭拌炒米食用。奶油,分黄油、白油两种。黄油是将夏天浮在奶上的脂肪蛋白取出,过滤后炼制而成。白油是黄油炼剩的渣子。奶皮子,在夏秋季,将奶放锅里微火煨,当奶沸腾时,一面用勺子扬,一面用生奶点,直到凝结成一层奶皮,将奶皮揭下晾干即成。奶干,俗称奶豆腐,将取出蛋白的酸奶沉淀成粉块,装入布袋压榨后,用器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奶饼,晾干即成,这种奶干也叫酸奶干。近年又出现一种奶糕,制法是将鲜奶直接用火煨熬,至黏米糕状时取出,加白糖食用。还可在白面中加牛奶或奶油,做成各种奶油糕点。 “图古拉”即牛犊汤。将白面和好,做成菱形面片,清水煮熟捞出,拌上牛奶和奶皮子再煮干,放上白糖、黄油,搅拌后食用,甘甜美味,是很别致的一种吃法。 乳制饮料主要有两类:一是奶茶。将砖茶砸碎放入水锅中煮,茶烧开后,放上鲜奶,再烧开后滤去茶渣饮用。喜咸的适量加盐,喜甜的加糖。可单独饮用,也可与炒米、奶皮子、手把肉等共食。二是奶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蒙古族酒类。《马可波罗游记》载:“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将奶置一皮囊或其他容器中,用一根一头粗大的棒搅拌,奶发生气泡,像新酿的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发酵,继续搅拌,提取出奶油,这时奶味相当辛辣,奶酒就制成了。据《蒙古酒考》载:烈性的奶酒要经过6蒸6酿,每次要回锅加奶,至6次,称为“薰舒尔”。一般奶酒用马奶制,故称马奶酒,牛奶也可制奶酒。陶宗仪《辍耕录》中把上等马奶酒分为紫玉浆与玄玉浆两种,玄玉浆又称元玉浆。《瑟树丛谈》形容它“色玉清水,味甘香”。 酒被蒙古族视为快乐之友。清以前蒙古族用大米、小米、小麦和蜂蜜酿酒。清以来,主要饮用汉族生产的白酒。 茶蒙古语称“切”,牧区多用红砖茶,城镇喜用花茶。红茶,蒙古族俗称“黑茶”。饮红茶,也称“青饮”,每天早上不吃饭,先饮茶。饭后、晚间都要喝浓烈的红茶。红茶有助于肉食的消化,保障了牧民的健康。 民国以后,城镇和农村的蒙古族饮食已逐渐与当地汉族趋同。至近年,已和汉族饮食无明显区别,但许多传统风味食品已成为各民族喜爱的食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