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妆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妆殓分类:【地域文化】 土家族丧葬仪典。给死者洗浴后,则进行妆殓。死者为男性,则为其剃头;女性,则为其梳头;均包上头帕。剃梳头后,给死者穿衣裳,衣裳先由子女穿一次,然后,再穿至死者身上,谓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之父母”。 一般寿衣, 为“三腰五领”, 即三条裤子, 五件衣服;忌用斜纹布缝制,“斜”谐音“邪”,怕子孙走邪路;忌皮毛料子,免得来世变牲畜;忌缎子料, “缎”谐音“断”,免致断子。可用绸子,谐音“稠子”。寿衣外层用青黑布,线头不打结,不回针,不安纽扣,用三对约二至三寸长布条按位置缀好。裤带用白棉线做成,死者有多少岁,就有多少根线。然后,将尸体抬至堂屋架设的门板上,谓之柳床。死者口含枚银钱,脸盖红帕,身盖红寿被,脚穿寿鞋,左手握一支桃树枝,右手拿手巾,或一坨饭团(亦有拿两个面饼,俗称“打狗粑”,用以对付阴狗);女性还戴朵栀栀花。俗将死者置于柳床,谓之“落塌”,意为死者劳顿一生,让其于此安静休息一会,再入棺超度亡灵,送其上路。脚边,点盏日夜不熄的清油灯,供上一碗以煎鸡蛋盖着的饭,俗称供脚饭,让死者不致馁锇,悠然回归祖地安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