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姑苏丧事繁文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姑苏丧事繁文多

分类:【风俗文化】

苏州的丧葬习俗最讲究,病人将逝,家人须日夜侍奉在侧,即使儿子在他乡,也得迅速召回,名为“送终”。死者气绝,家人一面嚎啕大哭,一面立即除去死者蚊帐,抛上屋面,并速请僧尼念“领路经”。焚去死者单夹衫裤等,名为“烧下床裤”。还将一枚银菱或零碎银子安放在死者口中,称“含口银子”(过去也有放一块玉的,穷家放一个铜钱)。然后由内寝室起大门口止,每越一门槛,在地上必点一支“地灯蜡烛”。向扎纸店中购买纸轿一顶,草鞋两双,焚化在门口街上,称“外六斤四两”;门内烧锡箔称“内六斤四两”。接着由子女用洁水为死者“揩身”,唱哭丧歌“揩浴经”。也有由僧道唱的:“新打浴桶滑荡荡弥陀烧水佛漆汤,烧的水给我亲人揩身上,揩得干干净净穿衣裳。大小衣裳有领头,下身夹裙夹裤两条腰,四角方方一崭齐,一条大路到西方。南无阿弥陀佛――”(另外,梳头、穿衣都哭丧歌)。先穿好单衣单裤,然后将遗体抬到客堂间,尸体必先触地,意为“入土”,再抬到门板上,“头南脚北面朝天”。家中所有的门都撤下。正式穿寿衣时,孝子要将死者的寿衣前襟朝后,一件一件加在自己身上,称为穿“筒衣”。然后卸下,带到附近桥上,用秤杆钩衣“称衣裳”,一边唱哭丧歌,一边问:“这是啥人的衣裳?”孝子即应答死者的名字或称呼,回家再给死者穿上,一般富者要穿绸绫之衣13件,贫者也要布衣7件,衣服仅扣无纽,死者脚上套一只斗,枕侧放一只升,意为“脚跳八斗上西方”。死者头畔置油盏昼夜不熄,称“幽明灯”,入夜请僧尼礼忏“系念”、通宵诵经六次,一次约一小时,每两次后,众僧绕行死者数匝,子女随行其后,达旦方止。人死第二天,丧家请阴阳先生来家按死者的年庚及家属生肖等,推算死者“小殓”、“大殓”等时间和禁忌,并详细写在一张纸上,覆于死者面上称“批书”。现在多在死者脸上覆一块红布。……这些繁文缛节今日已不多见,惟有人死后,举行追悼仪式,备筵招待亲友,其中必有豆腐,苏州人称吃丧家的酒饭为“吃豆腐饭”,至今仍保留。可见移风易俗中吃风是最难改变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