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姜女石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姜女石遗址分类:【地域文化】 秦汉宫殿建筑群址,辽宁三大考古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辽西走廊西端绥中南部止锚湾海滨。近海之中耸立着几块由石英岩构成的礁石。东边较大的一块高约24米,距海边沙滩400米,当地群众誉为海中三礁的“姜女坟”。1982年文物普查在对岸石碑地及西2公里的黑山头发现两处秦汉之际大型望海宫殿建筑群址。从1984年至今,经过初步考古钻探与发掘,得知望海建筑群址规模很大,占地面积十五万平方米,周围地下为长570米、宽250米、厚2.5米的宫墙。其中心夯土台南面正对“姜女石”,是夯土筑起的高台建筑。每边长40米。四周还露出边长百余米,深2米的夯土台基。发现夔凤纹大瓦当和高浮雕砖瓦饰件等罕见的文物。距石碑地西2公里的黑山头发现了汉代“望海台”遗址。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前后三层殿及回廊,有明显的被大火焚烧过的迹象。柱础石等基本上排列有序,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清理出的大型汉代绳纹空心砖和角瓦都有半米多长,还有棱形纹空心砖和井窖等。在墙子里村和黑山头附近的止锚湾、杨家、周家、金丝屯等处也发现了相关的遗址,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构成了完整的历史文物区。自秦始皇起,古代帝王的观海祭石、寻仙讨药巡幸活动一直延续下来。秦二世、汉武帝、魏武帝、唐太宗皆沿当年秦始皇足迹先后到辽西渤海至碣石观海,刻功记石。“姜女石”即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久悬未决的碣石地理所在。其中魏武曹操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东征三郡乌桓后班师返京途中,由辽西走廊入关,路过碣石,登临汉武时“望海台”,极目远眺,水天一线,沧海浩瀚无际,感慨万千,曾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抒发了得胜还朝的喜悦心情和扫平群雄天下一统的宽广胸怀与抱负。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4),太宗伐高丽后班师,经辽西至碣石,登临汉武 “望海台”赋有 “春日望海”诗一首。有“不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的佳句。我国当代考古学权威苏秉琦教授认为: 辽宁绥中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是秦统一大帝国的东国门,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考古艺术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