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娃波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娃波节分类:【世界民俗】 芬兰每年五月一日的娃波节,又称春节。始于中世纪。 “娃波”来自德语“娃尔波丽”,英语为“娃尔波丽丝”。娃尔波丽丝原为英国公主,为向日尔曼民族传播基督教义,来德国当海登海娃修道院院长。过世之后,在公元七世纪末的一个五月一日,被封为圣女。这一天恰与世俗的春节不谋而合。从此,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有了教堂与世俗共度娃波节的传统。 相传,娃波节前夕,在人世传播邪恶与灾难的女巫骑上长柄扫把,去与魔鬼幽会。它们躲在阴暗角落里,向人类放射暗箭。因此,人们在春节要洒扫门庭,并敲击响器,点燃篝火,以驱邪避灾。现在,这类带宗教迷信色彩的活动已不多,但自动组织起来打扫卫生的良好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这天,对农民来说,是“播种月”的开始,他们开始在户外放牧,并开犁破土。对城市来说,也充满春天气息。露天饭店和音乐厅开始营业,商业广场成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在春天的召唤下,人们往往忘记年龄的差别。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会戴上一只大嘴怪兽面具和儿孙们嬉戏。母亲会和幼女一起扯一根长长的甘草皮条糖,大嚼特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