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婀娜多姿的傣族女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婀娜多姿的傣族女装分类:【风俗文化】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头束歪髻,短衫窄袖,下着长长的拖地统裙,张花色洋伞于棕榈树下,最富于南国风情,给人以诗意的美感。在南方和少数民族中改善后的傣族妇女服装也更具有现代审美意识。 傣族居地比较分散,男子服饰差别不大,多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着长腿裤,用白或蓝布包头,节日也头裹浅红色绸巾,垂末端于一侧。妇女服饰差别较大,西双版纳妇女内穿浅啡色紧身小背心,外套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短衫,下穿花色长统裙,结发于顶,插篾梳或髻花为饰。德宏妇女婚前多穿浅啡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头盘发辫。婚后改穿对襟短衫,黑统裙。青年妇女束发于顶。中年以上则戴黑色高筒帽。两地虽有些许不同,但短衫长裙,束发于顶则是共同的。三者配合起来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格。顶髻偏坠于一侧,不同于苗、瑶族妇女发式;窄袖紧身短衫和长长的统裙更能显出傣族妇女硕长窈窕的体态美。 傣族的先民有纹身和包金齿的习俗。唐?樊绰《蛮书》中把今天德宏地区的傣族先民各部,依据他们服饰打扮的习俗特征,分别称之为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纹面),绣脚蛮(纹脚)、黑齿蛮。称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为“茫蛮”、(茫是傣语君长,茫蛮即有君主之蛮邦)“白衣”、(白衣之蛮)“金齿”(镶金齿之蛮)。在唐代,傣族的服装和歌舞音乐已享誉长安,“南诏归唐,进奉圣乐”(当时受南诏统治的傣族进音乐于大唐),在长安表演之后,大诗人李白“因其修饰作词”取名“菩萨粑”(粑,言发型美也,如“华粑”),后来误称“菩萨蛮”。史籍中也记载傣家服饰“多衣?丝绫锦,以金花钿饰之。”傣族居水边,男女皆善游泳,天热随时下水洗浴,妇女以一统裙罩身入水,形似朵朵莲花浮在水面,故前人有诗云: 一幅罗裙卸水边,姐妹戏游浪花天, 水波荡漾湖中去,波面新开朵朵莲。 傣族又有抛彩球选婿的风俗,因又有诗赞道: 时样衣裳趁体妍,绣球抛掷早春天, 邻家姐妹齐声贺,恰中多情美少年。 这些傣乡风情描写,今日去西双版纳或德宏的旅游家皆有亲切的感受。如今纹体、金齿的现象已经消失,而傣族衣饰及其文化景观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