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婚后礼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婚后礼仪

分类:【中国民俗】

婚后,新婚夫妇按照惯例要履行回门、回夫家、坐家的仪式。有的新娘并非于第二天就回娘家,而是择吉日回门。

回门。婚后的次日,或三、五、七、九日,新娘照例要由送亲人或男家派人护送返回娘家,新郎则由“线木”(或斜姆)陪同去到岳父家。回门时,男家要送给新娘的舅舅、叔叔、媒人、“席乃”、“线木”一些应得的银子,新郎也要携带酒肉等礼物敬送给岳父母。午后或次日,新郎和男家人自回,新娘则留住娘家。

回夫家。彝语称“挨劣古”。一般从婚后第五天到春节前,任何一天都可回夫家。这天,新娘由父亲和至亲若干人陪伴,不骑马、不蒙头步行到夫家,夫家请毕摩为新娘行“俄各古”仪礼,即迎魂沾圣水仪礼,以祈祷幸福安康。仪式中毕摩端一碗酒,全家人依长幼以手(男左女右)沾酒,彝语称“洛依若”,以示已接纳新娘为家庭成员。次日晨,娘家人返回时,新娘会追出门外,欲与之同返;夫家需即刻把她追回,三、五日后,再次回娘家。

坐家。新娘回娘家归宁以后不落夫家,而独自留住娘家,谓之“坐家”。坐家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一两年,长则三年五年或更长。在此期间,新郎可悄悄去到岳父家与新娘幽会。但在同房的第一夜,新娘要竭力反抗,以示贞节,新郎则以力量制服之,以表勇武和智慧。新娘坐家直至怀孕后才回夫家,此时她便改头帕为帽子,男家见此情景,即知已经怀孕,便赶紧为之修建新房,让小两口共居新屋,开始小家庭生活。

彝族婚俗中的“泼水”、“抹锅烟”、“摸亲”、“哭嫁”、“回门”、“坐家”等等习俗,无一不打着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嫁”到女家的印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