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产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子产墓分类:【传统文化】 墓在新郑县西南15公里陉山顶上,子产(?――前522年)春秋时郑国大夫,许穆公的孙子,名公孙侨,字子产。著名政治家。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年)为郑卿,前543年执国政,辅佐简公二十余年。郑国弱小,处晋楚两强之间,子产周旋其中,卑亢得宜,息事宁邦。“内以礼法驭强宗,外以口舌折强国,郑不被兵革者数十年”。《水经注》载,“子产墓在陉山上,累石为今坟”。清《新郑县志》载,子产“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现庙已不存,只余墓冢,高6米,周长约50米,因年久失修,垒石下陷,已成椎状。 位于郑韩故城西南15公里的陉山顶上,巨石垒成。子产(?―前522),公孙氏,名侨,字子产,春秋后期郑国著名政治家,着力于社会改革,有作封洫、作丘赋、铸刑书等重大政治举措。他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反映了民本思想。子产死后,“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孔子闻子产死,亦为之泪下,称其为“古之遗爱也”(《史记?郑世家》)。子产家无余资,郑国百姓捐资助葬,其子不肯接受,悄悄将父埋于陉山上。后人修祠立碑以纪念子产,现存残碑,相传为明代杨彝用西瓜皮书写,故名瓜皮碑。字为草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