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午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子午道分类:【文化精萃】 古代从关中南通汉中的隘道。公元5年 (西汉元始五年),为王莽所开。北起杜陵(今西安市东南) 穿越南山 (秦岭) 直至汉中,南口在今陕西省安康县境。因古代以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故名。三国时为魏、蜀交争的要道。南朝梁以原道桥梁多有损坏,另开新路,西移今西安市南至宁陕县。唐天宝中,剑南涪州贡鲜荔枝至长安,及后长安变乱,关中人避乱入蜀,都取道于此。 古道路名。古代由关中越秦岭至汉中要道。古人以“子”为正北,“午”为正南,此道南北向,因名。北端在陕西长安杜陵,南端在今安康县境内。西汉平帝元始五年(5)王莽始开通子午道。三国至南北朝时,为魏、蜀交争要冲。南朝梁时,旧道多损坏,故开新道,略向西移,自杜陵越秦岭至今宁陕县。唐天宝间,剑南、涪州一带向长安进新鲜荔枝,即取此道。今西安至宁陕公路,大体仍沿此线。 古代隘道名。起于关中,到汉中,因该道主要途经子午谷 (今陕西秦岭山中) 而得名。汉平帝元始五年 (5),即王莽时所开辟。为后来勾通四川至陕西的重要交通隘道。《汉书》卷99《王莽传上》: “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 杜陵在长安附近,汉中即今汉中,南山指中南山。颜师古注云: “子,北方也; 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 据 《长安志》,子午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 南口曰午,在今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 古道路名。战国末年的秦国所修,后被刘邦焚毁,西汉延始五年,王莽以其女王皇后有子孙瑞,下令修通子午道,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直绝南山(今秦岭)至汉中,成为关中越秦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古人以“子”为“北”,“午”为“南”,故名。东汉延光四年(125)又经整复,三国时为魏、蜀交争的要道。 古代的一条道路。它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向南经过蚀中然后到达汉中,成为关中穿越秦岭的一条南北交通要道。子午道早在楚汉相争之前就已修建,在战争中为刘邦所毁,很长时间没有修复。到了西汉元始五年,王莽以他的女儿王皇后生了孩子为由,下令修复了子午道。颜师古说:“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子午耳。”子午道在东汉延光四年(125)又重新修整,在三国时期成为魏、蜀相互争夺的交通要道。南北朝时,在原路基础上,稍微向西移动,另开新道。唐天宝年间从剑南涪州往京城进贡鲜荔枝,就是经过此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