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明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孔明灯分类:【传统文化】 傣语称“共费”。傣族娱乐用品。节日或欢乐聚会时在夜间燃放。灯如圆球,直径数丈,周围用棉纸糊成,下留洞孔,孔四边皆挂粗绳,绳端系篾圈。另扎一十字木架,架上束浸油白布。将纸张开后,在柴火上熏烤,球体膨胀,球内空气变轻发生上升力, 然后燃着架上油布,挂到篾圈上,大球即冉冉上升,成一空中火球,可悬空数小时。 又称“火灯”、 “飞灯”。傣语称“宫菲”。傣族民间娱乐用品。过去多在开门节时点放,现在在各种节日及欢乐聚会的夜晚皆燃放。相传,是为纪念诸葛孔明而制作的。故名。另一传说为迎接佛祖返回人间而燃放。灯如圆球,直径数丈。一般以84张傣族地区特产的构皮绵纸糊成,底部留有圆孔,圆孔四边皆挂有粗绳,绳端系篾圈。另扎一十字木架,架上束浸油白布。张开纸球,置于火堆上,使热气顺圆孔进入纸球中,球体膨胀,球内空气变轻产生上升力。最后点燃架上油布,挂到篾圈上,大球即徐徐上升。近看似一巨大火球,远看如一颗璀璨明星,可悬空飘浮数小时。 傣语称 “共费” 。傣族娱乐用品。节日或欢庆聚会时在夜间燃放。灯状如圆球,直径数丈,用绵纸糊成,下留洞孔,孔四周挂粗绳,绳端系篾圈。另扎一十字木架,将浸油的白布拴于架上。把纸张开后,在柴火上熏烤,使球体膨胀,充满空气,气体变轻发生上升力。然后点燃架上油布,挂到篾圈上,大球冉冉上升,成为壮观的空中火球,可悬空数小时。 农历十月七日,俗谓诸葛孔明祭日。襄阳在这一天要放飞孔明灯。灯用韧性薄白纸粘成尖顶圆筒状身。底部用竹篾围圈,篾圈上绑个十字架,在十字架中心再绑上用油浸过的布条。放飞时,两手拿好灯,用火点燃布条,待热气将灯鼓起后,双手一松,孔明灯便自然升空。民间用以祈福、避灾。 放孔明灯(龚发达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