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分类:【文化精萃】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本化的哲学思想流派。它致力于综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其内部有两种倾向:一种以列裴伏尔为代表,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存在主义;另一种是以梅劳-庞蒂和萨特为代表,用存在主义融合马克思主义。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 20世纪20年代,海德格尔的学生和助手马尔库塞力图从《存在与时间》的角度研究马克思的著作,开创了以存在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先河。1932年他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中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了存在主义的解释,哈贝马斯称他为“第一位海德格尔的马克思主义”。 (2)列裴伏尔继承马尔库塞,综合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代表作有:《辩证唯物主义》、《日常生活批判》。其主要思想是:把日常生活作为哲学思考的主要对象,考察了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异化现象,形成了独特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认为异化根源于人的本质之中,根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人类产生的过程是逐步脱离自然界的过程,同时也是被自然制约的过程。消除异化就是努力克服人存在的分散性、片面性和神秘性,争取实现人的存在的总体,即总体的人。 (3)二战以后,梅劳-庞蒂写下了《人道主义与恐怖》和《辩证法的历险》等书来指责列宁、斯大林的思想以及苏联的社会实践,推崇马克思本人的早期思想,主张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不可超越的。他对存在主义作了改造,用以批判僵死的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也不否认革命暴力的作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代表卢卡奇恢复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4)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是萨特。1960年,萨特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以及先前发表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文,奠定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他主张用存在主义的存在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这种以物决定人的学说;用存在主义的人学辩证法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即辩证法仅仅属于一种支配着人的实践的非理性的意识活动,且只能在整体中存在;用历史人本学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的实践具有能动性,他既能克服自然物质的必然性,又构成了全部的社会关系。实践是非理性的心理活动以及受这种心理活动所支配的盲目的自由行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目标是虚幻的,前景是缈茫的,真实的东西只是个人的活动和个人的实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