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孟轲的教育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孟轲的教育思想

分类:【传统文化】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生于邹(今山东邹县东南),父亲早亡,由母亲教养成人,相传其母曾三次迁居以改善孟轲的受教育环境,使他能专心读书,立志守恒。孟轲早年曾受业于孔丘孙子子思的门人。因他一生崇拜孔丘,常自诩为孔丘的私淑弟子,并常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子思孟轲学派,后世称为“思孟学派”,人们也尊孟轲为“孟子”,视其为孔子学说的真正继承者,有“亚圣”之誉。在具体教学问题上,孟轲继承孔丘重视闻见之知的思想,并进一步强调“思考”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要,阐述了学(闻见)与思的关系,他十分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要教人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最后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地。此外,孟轲还特别强调在学习中要循序渐进和专心有恒,他用“揠苗助长”和“学弈”的故事,教育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在学习上要自强不息,因为智力上的差异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非取决于天资如何。在道德教育上,孟轲主张要首先持志养气,他认为一个人要能以“仁义”为志,就能明是非、辨善恶,甚至为这个崇高的目标献身,即“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所谓“养气”,是要养“浩然之气”,其主要手段是积善集义,久而久之,人们就能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定式,而不为外界所影响,至于意志的锻炼,孟轲认为是立志的最高阶段。他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肤体,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孟轲深深地体会到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主要见于《孟子》一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