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宁河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宁河戏

分类:【中国民俗】

旧时又名“宁州大班”,其流行地区为修水、铜鼓、武宁等县,在赣、鄂、湘三省毗邻地区很受群众欢迎。源于明代弋阳腔,后以二凡、西皮为主,并容吹腔、曲牌吹腔、民间小调,为江西古老剧种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正式定名。

修水县古称宁州或义宁州,旧属南昌府管辖。当地民间旧俗多敬傩神,傩戏就是当地流行的戏曲,其戏班叫做“案堂班”。明隆庆元年(1567年)以前,当地就有小溪案堂班―――三元班的演出。到明万历年间,修水县境内的春林、凤舞、同庆、舞云等班非常盛行,所演剧目为《目连传》、《征东传》等连台本戏。

清初以后,江西宜黄腔和安徽石牌腔相继传入修水县,并为当地案堂班所吸收,一种具有高腔、昆曲、宜黄腔和吹腔等多种声腔的剧种,在修水的案堂班中形成了,发展到乾隆年间出现了著名的“宁州十八班”。

湖北汉剧的传入也促进了宁河戏的发展。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湖北崇阳的三胜班到修水演出,各地案堂班先后吸收了汉剧的西皮、二黄三眼、平板三眼,丰富了宁河戏的艺术构成,也造成宁河戏中高腔渐渐绝响,变成以皮黄为主的乱弹班的局面,

宁河戏在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仅案堂班就有31个。凡县内大庙宇、大姓宗祠均建有戏台,这些班社的活动扩大了宁河戏的影响,促进了剧种的发展。民国以后,由于战乱频繁,宁河戏日趋衰弱,到了土地革命时期,宁河戏艺人曾编演过《打曹家》、《活捉张辉瓒》。

宁河戏的传统剧目大约有400多种,多为整本大戏,如三国戏从《虎牢关》到《禅台报》计有46种;杨家将戏从《杨衮教枪》到《洪羊洞》有11种,其剧目内容多半是褒赞正义,抨击邪恶等。

宁河戏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其声腔有(1)二凡:传自江西宜黄腔,包括正调、反调、平板三种;(2)西皮:传自汉班;(3)吹腔:传自徽班的吹腔、曲牌,统谓之“吹腔”;(4)民间小调。

在表演时该剧讲究“坐似钟、立似钉、唱要鸣、白要清、做要神、情要真”,表演技巧多样,如生角的口面功,旦角的水袖功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