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书画题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书画题跋分类:【传统文化】 宋人书写于书画作品前后的文字。原先,书于作品之前者称“题”,其后者称“跋”,宋时始将此类题识跋尾之辞统称为“题跋”。宋人撰作书画题跋的风气极盛,题跋的对象为书法真迹、碑帖拓本、绘画作品,既有前人、时人之作,亦有本人之作;体裁有散文、诗、词等;内容则包括标题、品评、训释、考订、记事等各个方面。其文体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变,篇幅可长可短,因而文人墨客、书画名家等多喜用题跋方式阐述自己对书画作品的见解,甚至如朱熹等专以儒学为业者亦颇有此类文字,故其成为除书画学专著外的一种重要的书画论著形式。当时已出现在画幅上书写诗文题跋的现象,如传宋徽宗《听琴图》有蔡京诗题,扬无咎《雪梅图》有海野老农跋文,赵孟坚与郑思肖的《墨兰卷》均有自题诗。此类题跋实为诗、书、画合一的中国画画面形式之滥觞,后人即以之为增添作品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宋人所撰书画题跋,就其论述侧重而言,大致可分二类。一类以董?《广川书跋》、《广川画跋》为代表,所论重在鉴别真伪,考证故实。一类以苏轼《东坡题跋》、黄庭坚《山谷题跋》等为代表,所论重在品评作品艺术成就之高下,并借以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美学思想,如苏轼所言“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跋宋汉杰画山》),“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等,即典型地体现了宋代文人画的艺术理论。宋代书画题跋多散存于各人别集中,后人曾刊行多种单行题跋本,其中最著名者,除董、苏、黄外,尚有欧阳修《六一题跋》、曾巩《元丰题跋》、苏颂《魏公题跋》、秦观《淮海题跋》、米芾《海岳题跋》、晁补之《无咎题跋》、陆游《放翁题跋》、周必大《益公题跋》、朱熹《晦庵题跋》、楼钥《攻?题跋》、叶适《水心题跋》、刘克庄《后村题跋》等。这类题跋书多含非书画题跋文字。南宋孙绍远还辑录唐宋间人题画诗,编为《声画集》8卷。书画题跋对考察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创作经过、收藏流传等颇有用处,对鉴定作品真伪亦有帮助,理论阐述虽不完整系统,然多精要中肯,故在书画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