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君臣称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君臣称谓分类:【传统文化】 (1)君对臣自称:曰“朕”,曰“吾”,曰“我”。(2)臣对君自称:男子曰“臣”,女子曰“妾”。(3)君称臣。对大臣、近臣一般称“公”、称“卿”,也可以用人称代词“尔”、“汝”、“尔等”、“汝曹”相称,也可以直呼其名。这些都是正常称呼,但以称“公”、称“卿”为最得体。此外,有的皇帝曾对大臣称以官职,以示厚待。遇到这种情况,大臣往往上表固辞,表示不敢当。对于个别贵近之臣,皇帝则以家人之礼相称,如太祖呼赵普妻为嫂,太宗呼石熙载为兄,徽宗以排行称蔡京诸子等。(4)臣称君。与在位的皇帝对话,无论口头或书面,以称“陛下”为常。在其他场合,则称“上”、“今上”、“圣上”、“主上”、“皇帝”、“帝”、“天子”等。皇帝在宫中时,宗亲贵近和内臣往往以家人礼相称,如宫中人呼皇帝为“官家”,皇叔燕王元俨以行第呼仁宗等。对于去世的皇帝,常称以庙号,如称太祖、太宗、真宗。有些称呼则是庙号的变体,如称仁宗为“仁祖”、“仁圣”、“仁庙”、“仁皇”。此外,或称以谥号,如称仁宗为“神文皇帝”,称神宗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或称以尊号,如称徽宗为“道君皇帝”,称高宗为“光尧皇帝”;或称以山陵,如仁宗山陵名永昭陵,即称仁宗“昭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